常见的护理临床急救知识
作为一名医护人员,深知在临床工作中急救技能的重要性。对于常见临床急救知识,每一位医护人员都应该熟练掌握。今天,我将分享五种常见的临床急救知识给大家,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当发现患者异常时,我们需要立即停药并保留静脉通道,让患者平卧进行就地抢救,并及时报告医生。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脉搏、呼吸和体温等,根据情况进行药物治疗。如遇到药物过敏的情况,需要立即注射肾上腺素等药物进行抢救。也要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处理喉头水肿、呼吸受抑制等情况。根据病情给予相应的血管活性药物。
接下来,让我们了解一下过敏性休克的前驱症状。患者可能出现全身症状,如口腔内感觉异常、不安、虚脱感等,还可能出现循环系统症状,如脉快、心悸等。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也可能出现相应症状。对于输液反应,我们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反应,如出现发热反应、肺水肿等症状,需要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在临床工作中,我们还需了解过敏性休克的抢救程序。需要使用抗过敏药物,如肾上腺素等,保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进行气管切开和吸氧。使用氢化可的松等激素药物,并根据情况选用血管活性药。对于过敏性休克和肺水肿的诊断要点及抢救措施,我们需要熟练掌握,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迅速做出判断和处理。
在临床急救过程中,我们还需要注意其他可能出现的临床症状,如消化系统症状和皮肤粘膜症状等。对于不同的症状,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在抢救过程中,保持冷静、迅速、准确是非常重要的。
作为医护人员,我们需要熟练掌握常见临床急救知识,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迅速、准确地做出处理。希望以上分享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让我们一起为患者的健康和安全保驾护航。急救措施
在面对紧急状况时,及时的急救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以10毫克进行皮射,以缓解可能的疼痛或焦虑。接着,使用西地兰0.4~0.6毫克配合50%的葡萄糖溶液20毫升进行静脉缓注,以增强心肌收缩力,稳定心脏功能。速尿40毫克与50%的葡萄糖溶液混合后缓慢注入,有助于排除体内多余的水分和盐分。硝酸甘油0.5毫克或硝酸异山梨醇10毫克舌下含服,有助于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在症状未缓解的情况下,可使用硝普钠5~10毫克与5%的葡萄糖溶液混合后缓慢滴注。酚妥拉明1.5~3.0毫克配合50%的葡萄糖溶液40毫升,在10分钟内注射完成,以缓解可能的血管收缩。
输液反应及其防治
输液反应是医疗活动中常见的现象,虽然其本身并无致死性,但可能诱导病人基础疾病恶化,带来生命危险。防范和处理输液反应至关重要。
输液反应包括:
一、发热反应。症状包括发冷、寒战和发热,严重者初起即寒战,继之高热达40-41℃。需减慢滴注速度或停止输液,并通知医生。
二、肺水肿(循环负荷过量)。症状包括呼吸困难、气促、咳嗽、泡沫痰或泡沫血性痰、肺部湿罗音等。需注意滴注速度不宜过快,液量不可过多。如症状出现,需立即使患者端坐,减少静脉回流,加压给氧,并按医嘱给药。
三、静脉炎。症状为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等。需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对血管刺激的药物要定期更换注射部位,并抬高患肢,局部热敷。
四、空气栓塞。症状为胸部异常不适、呼吸困难和严重紫绀等。需置患者左侧卧位和头低足高位,并加压输液、吸氧。
输液反应的发生原因可能包括液体与药品质量不过关、液体配制程序不过关、液体与体温温差过大、输液速度过快以及液体配伍过杂等。防范输液反应需要严格把控药品质量、液体配制、输液速度和液体配伍等各个环节。
准确判断和果断处理输液反应非常重要。如果发生输液反应,不要拔掉静脉针头,一定要保留好静脉通道以备抢救用药。临床中应重在防范,一旦发生,判断要准确,处置要果断。静脉通道与抢救时机:医疗决策中的微妙平衡
在医疗领域,每一个决策都关乎生命,关乎未来。关于静脉通道的设立与更换,更是充满了挑战与微妙平衡。想象一下,当病人急需抢救,而静脉通道被拔除或需要更换时,我们如何在这紧要关头做出最佳选择?
一旦静脉通道被暂时移除,再次建立时,我们必须争分夺秒。因为任何延误都可能错过抢救的宝贵时机。这就像一场无声的赛跑,我们必须以最快的速度,完成每一个步骤,确保病人得到及时的救治。
当需要更换输液器管道或输入与原液体性质不同的液体时,例如从糖水转为生理盐水,我们需要谨慎操作。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暂时不加药物,待病人的病情稳定后再考虑用药。因为在这个阶段,任何额外的风险都可能对病人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
接下来是五联用药的决策。这包括吸氧、静脉注射地塞米松或氢化可的松、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苯海拉明、注射复方氨基比林或口服布洛芬悬液等。这些操作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密切观察病人的反应,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至于输液反应时是否应该皮射肾上腺素,这是一个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输液反应并非速发型过敏反应,因此使用肾上腺素可能并不合适。肾上腺素是儿茶酚胺类药物,具有快速升压效应,主要用于速发型过敏反应。在无法判断是输液反应还是速发型过敏反应的情况下,谨慎使用是可以的。但如果输液反应合并血压急速下降,那么使用肾上腺素则是必要的。
对于烦躁不安的病人,镇静剂的使用也需要慎重考虑。实践表明,经过上述处理后,大多数病人的情绪能够稳定下来,不再需要使用镇静剂。过度使用镇静剂可能会掩盖病情的变化,影响医生对病人的判断。
医疗决策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确保病人的安全和治疗效果。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保持冷静、专业,以最佳的状态为病人提供最好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