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罕见病

运动健康 2025-04-15 13:31健康知识www.aizhengw.cn

新华通讯社北京专稿,2月27日电(记者葛晨)

在这美丽的名字背后,隐藏着残酷的罕见病现实。他们被称作“月亮的孩子”“瓷娃娃”“蝴蝶宝贝”,这些名字如同一串动人的音符,但对应的却是白化病、成骨不全症和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等罕见病。这些疾病导致患者全身毛发和皮肤发白、轻微碰撞便骨折、皮肤脆弱如蝴蝶翅膀。

今年的2月28日,我们迎来了第十六个国际罕见病日。罕见病患者长期在生活、医疗和心理等方面遭受重重困境,急需社会的关注和关爱。

罕见病,是一种患病率极低的疾病。尽管世界卫生组织曾定义罕见病为患病人数占总人口数的0.65‰至1‰之间的疾病,但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的标准略有不同,目前全球尚未有统一的罕见病标准。

这些罕见病往往呈现慢性、进行性特点,病情严重且可能伴随患者一生。比如卟啉病,患者的皮肤在阳光照射下会发痒、水肿甚至糜烂;亨廷顿舞蹈病则表现为手臂、躯体不自觉地任意扭动,伴随着步态不稳、言语和吞咽障碍;而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更是俗称的“渐冻症”,全身肌肉逐渐萎缩直至完全丧失活动能力。这只是罕见病的冰山一角,实际上还有更多不为人知的罕见病在等待着被发现和研究。

据统计,全球共确定了大约7000种罕见病。研究发现,超过80%的罕见病是由遗传因素导致的,且50%的罕见病在出生或儿童期就已发病。

罕见病的治疗一直面临巨大挑战。由于罕见病病因繁多、症状复杂,即使在医学高度发达的今天,对这些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仍然是一大难题。不少患者在发病初期因漏诊、误诊而错过最佳治疗期,导致病情难以逆转。而即便诊断准确,全球已知的罕见病中至少90%也尚无有效治疗药物。药品研发难度大、投入高、周期长,再加上已有的罕见病药品价格昂贵,使得罕见病的治疗变得异常艰难。

幸运的是,近年来,国际机构和民间组织纷纷关注罕见病群体,为他们组织互动活动、加强科研力量。这些努力旨在缓解罕见病患者因病痛而脱离社会带来的孤独感,为他们争取更多医疗资源,帮助他们重燃生活热情。

国际罕见病日始于2008年,被定在每年的2月某一天,旨在唤起社会对罕见病患者的关注和支持。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呼吁实现全民健康覆盖,提倡国际社会为罕见病人群提供平等的医疗条件。让我们共同期待研究人员和临床医生携手努力,促进罕见病的研究与发展,为这些在黑暗中寻找光明的患者带来希望。

上一篇:中年男性“性厌倦”该如何?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5-2025 www.aizhengw.cn 癌症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