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团队创制出无刺喜头鱼

运动健康 2025-04-25 11:28健康知识www.aizhengw.cn

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桂建芳院士团队通过前沿的基因编辑技术,成功培育出革命性的无刺喜头鱼(异育银鲫),这一重大突破在鱼类遗传育种领域掀起了巨大的波澜。让我们深入了解这一成果的诞生过程和技术细节。

技术原理与基因靶向方面,桂建芳团队首先定位了影响肌间刺发育的关键基因。研究发现,银鲫的肌间刺发育与特定的同源基因密切相关。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同时敲除这些基因的所有等位基因,可以彻底抑制肌间刺的形成。由于银鲫属于双三倍体鱼类,其基因组具有较高的复杂度。团队基于全基因组,开发出了适用于多倍体鱼类的精准育种技术,确保了关键基因的定向编辑。

在研究成果方面,实验成功获得了291尾完全无肌间刺的银鲫突变体。这些突变体的外观和活动能力与普通喜头鱼没有显著区别,但CT扫描结果显示它们的肌间刺几乎完全消失。这一技术的下一步是评估无刺银鲫的生长性能、抗病能力以及肉质营养,为未来的规模化养殖奠定基础。

桂建芳团队并非孤军奋战。他们与华中农业大学的高泽霞教授紧密合作,后者在斑马鱼和武昌鱼的研究中也为无刺银鲫的创制提供了有力支持。目前,这项技术已经拓展至草鱼、胖头鱼等品种,部分品种已经进入杂合体试验阶段。

这项研究的社会价值不容忽视。无刺喜头鱼的诞生解决了食用时细刺卡喉的问题,同时保留了原有的肉质口感。这一成果有望推动水产养殖业升级,提高消费安全性。对于那些喜爱喜头鱼又担心鱼刺的消费者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福音。

这一重大突破不仅在学术界引起了广泛关注,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赞誉。桂建芳院士团队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创新,为人类带来了更加安全、更加美味的水产品。他们的研究成果不仅具有学术价值,更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未来,我们期待桂建芳团队能够继续在这一领域取得更多的突破和进展,为人类带来更多的惊喜和福祉。这项成果已经在《Aquaculture》期刊上发表,标志着中国在鱼类遗传育种领域的重大进步。

Copyright@2015-2025 www.aizhengw.cn 癌症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