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馨予怒晒判决书谴责恶意造谣
张馨予针对网络谣言采取法律行动,事件回顾
张馨予,一位深受公众喜爱的艺人,于2020年12月通过社交平台公开多份法院判决书,对长期以来的网络造谣行为展开坚决的维权行动。以下为这次事件的核心信息概述。
一、案件背景
张馨予在演艺界以其才华和专业备受赞誉,网络上却出现了一些对她不利的言论。多名网友长期在网络上发布带有侮辱性的言论,如“劈腿”“野鸡”等,并恶意捏造她的原名“张燕”与夜总会从业经历相关的谣言。他们还将这些谣言与男星李晨等人捆绑在一起,进行恶意诽谤。这些行为已经构成了侵权,案件于2020年3月正式立案。经过法院的审理,认定这些侵权行为成立,并判决被告田某等人赔偿张馨予名誉损失费共计15.88万元。
二、判决执行情况
令人遗憾的是,被告并未按时履行法院的判决,支付赔偿金额。为此,法院将被告列为失信被执行人,并对其采取了限制高消费的措施。对于这一行为,张馨予表示了坚决的态度,她强调“名单还会继续增加”,并表示将对其他持续造谣者采取法律手段,警告他们逃避赔偿是无效的。
三、改名争议回应
关于张馨予改名的争议也引起了公众的关注。她澄清说,她的原名“张燕”是由父母所取,后来因为与某歌手重名而更改为现用名。她坚决否认了“掩盖过往”的谣言。早在2012年,张馨予就曾遭遇类似的诽谤案件,并通过诉讼成功维权,当时获赔6.45万元。
四、社会影响
张馨予的这次维权行动在明星维权案例中堪称典型。同期,其他明星如范冰冰、周冬雨等的诉讼案件也引发了公众对网络诽谤追责机制的广泛关注。张馨予的案例无疑为其他受到网络谣言侵害的个体提供了维权的范例,也警示那些制造和散布网络谣言的人,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张馨予的这次维权行动不仅为自己讨回了公道,也为其他遭受网络诽谤的个体树立了榜样,推动了网络诽谤追责机制的完善。我们期待未来网络环境能够更加健康、和谐,每个人都能得到平等的尊重和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