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房租年涨幅不超5%
一、政策规范框架
住建部于2021年8月发布了《关于防止城市更新行动中大拆大建问题的通知》,在其中明确提出了城市住房租金的年度涨幅不得超过5%的指导意见。这一政策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开始重视租赁市场的稳定,旨在通过调控租金涨幅,保障租赁市场的供需平衡,特别关注对低收入群体的住房保障。
在地方层面,各城市也在积极响应和执行这一政策。以北京为例,该市于2024年提出了保障性租赁住房备案租金的年度涨幅不得高于5%,并且要求该涨幅低于周边市场租金涨幅。其他城市则结合各自实际情况,在更新改造过程中严格控制拆除比例,比如不超过现状总建筑面积的20%,同时优先保障租户的就地安置率不低于5
百分之五十。这一系列的政策举措,都在努力营造一个稳定、有序的租赁市场环境。
二、市场动态与实践效果
在政策引导和保障房供应增加的双重影响下,我国住宅租金走势呈现出新的特点。据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全国50个城市的住宅平均租金累计下跌了0.44%。尤其在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等,租金同比下跌了3.4%。这充分显示了政策叠加保租房供应增加对租金上涨的抑制作用。
尽管整体租金呈现出下跌趋势,但一线城市之间的租金仍然呈现出分化态势。北京、深圳、上海等一线城市的租金仍然维持在每月每平方米80元以上的水平,而杭州、广州等城市则在每月每平方米40元至60元的区间内。针对租金问题以及租户的权益保障问题,全国人大代表姚劲波在2025年的两会上提出了相关提案,建议明确租金年涨幅率控制在5%以内,并通过第三方机构来托管押金和规范恶意清退行为等措施来保障租户权益。这一提案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热议。一部分人认为,为了保障新市民和青年群体的住房权益,需要强化监管和控制租金涨幅;但也有观点认为,应当平衡市场调节和行政干预的关系,避免一刀切的政策与实际市场脱节。
三、监管方向与目标
当前的政策核心在于缓解新市民和青年群体的住房压力。通过控制租金涨幅与大力推进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逐步推进租购同权的目标实现。这意味着,无论租赁者还是购房者都能享受到同等的公共服务权益,如教育和医疗等。这一政策的实施旨在为新市民和青年群体提供更为稳定和公平的居住环境,进一步推动社会的公平和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