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伴走后第2天浙大老教师又去捡垃圾
王坤森老人,这位浙江大学退休教师的故事深深打动了人们的心弦。他以拾荒助学的善举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让我们一同梳理一下这位伟大人物的事迹。
一、核心
自2012年起,王坤森老人便踏上了助学之路。他通过夜间拾荒筹集资金,累计帮助了7名贫困学生完成大学学业。不仅如此,晚年的他还设立了专项助学金。他的善举并未因时间的流逝而有所减退。就在他的老伴王秀云于2023年5月29日离世后,次日的5月30日,王坤森老人依然坚持外出拾荒,他坚定地说:“生命不息,行善不止。”
二、行为动因
王坤森老人的助学行为背后有着深厚的动因。他坚信,通过劳动成果来资助学生比单纯用退休金更有意义。这种劳动助学的理念体现了他的坚持和诚意。而他的家人也默默支持他的善举。据说,当王坤森制作废品手工花束赠予老伴时,对方感动落泪。这种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无疑是他坚持行善的强大后盾。
三、社会反响
王坤森老人的事迹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他的善举感染了周围的人,同楼邻居及周边年轻人纷纷主动收集废品送至其家中,形成了社区爱心传递链。舆论方面,网友们纷纷称赞他是“平凡而伟大”的典范。相关话题如“浙大老教师老伴走后第二天又去捡垃圾”的话题登上了微博热搜,引发了更广泛的讨论和关注。
四、细节补充
王坤森老人的助学之路并非易事。他每晚9点至凌晨2点外出拾荒,将废品分类后售卖,所得收入全部用于助学。这样的善举已经持续了他十多年。他的事迹赢得了浙江大学“道德模范”的称号以及多项志愿服务表彰。这些荣誉不仅是对他个人的肯定,更是对他所倡导的善行的认可。
王坤森老人的事迹令人感动,他的善举展现了人性的光辉。他的坚持和付出,不仅帮助了贫困学生完成学业,更激发了社会的爱心和正能量。让我们共同为这位伟大的人物点赞,为他的善举喝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