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底听花酒幕后推手张雪峰
一、营销策略与品牌塑造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张雪峰的营销策略显得尤为独特且颇具争议。其品牌包装手法独特,令人印象深刻。
策略一:故事化营销
张雪峰以一场神秘的“凌晨实验室遇神仙点化”的故事,为品牌赋予了传奇色彩。这种故事化的营销方式,不仅使品牌的起源显得富有神秘感,也激发了消费者的好奇心和欲望。这样的策略让品牌形象变得更加鲜活和生动。
策略二:高价定位
在定价策略上,张雪峰选择了高价定位。听花酒的标准装定价高达5860元/瓶,精品装更是达到了惊人的5.86万元/瓶。这种定价远超茅台等名酒的价格,无疑是一种大胆的尝试。虽然引发了市场的热议和争议,但也吸引了一部分追求高端、追求独特的消费者。
策略三:名人背书
张雪峰还通过邀请诺贝尔奖得主斐里德穆拉德、亚利耶瓦谢尔等人为产品站台,试图强化产品的科技属性。这种名人背书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产品的信誉和影响力,也提高了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度和接受度。
二、法律与商业纠纷
张雪峰的商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在法律与商业纠纷方面,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问题一:虚假宣传
因涉及虚假宣传,张雪峰的产品曾被央视3.15晚会曝光,电商平台也紧急下架相关产品。这一对公司的声誉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也让消费者对公司产生了信任危机。
问题二:专利失效与侵权诉讼
张雪峰名下的多项专利被认定无效,涉及产品功效宣称的技术支撑受到质疑。公司还曾因“碰瓷”茅台、泸州老窖等知名品牌,被判赔偿,累计赔付金额超50万元。这些侵权诉讼无疑给公司带来了不小的经济压力和声誉损失。
三、市场反馈与企业现状
张雪峰的商业路径的市场结果和企业现状也值得关注。
现状一:股价暴跌
青海春天(ST春天)股价从峰值50元/股跌至2024年3月的6.57元/股,跌幅超过86%,反映出市场对其前景的忧虑。
现状二:业绩质疑与持续亏损
张雪峰的公司在2024年预告的业绩收入遭到审计机构的否认,面临退市风险。母公司青海春天连续三年亏损,被贴上“ST”标签。这暴露出公司的经营问题,也引发了投资者和市场的担忧。
综合来看,张雪峰的商业模式虽然曾通过争议性营销在短期内取得一定的效果,但却缺乏可持续的经营能力。其运作模式多次引发监管关注与公众质疑^[2][3][7]^,未来的路如何走,还需要深入思考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