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见!歼-15战机飞越美军舰上空
歼-15舰载战斗机与美军在西太平洋的较量
自2025年3月至4月间,中国海军歼-15舰载战斗机在西太平洋与美军舰机的近距离接触成为焦点。其中,超低空飞越美军舰艇的战术动作更是引发了广大关注和热烈讨论。以下是关于这一系列的详细剖析。
一、超低空战术的巧妙运用
在激烈的交锋中,歼-15展现出了其独特的战术能力。
1.双机掠海突袭:两架歼-15S舰载机以仅30米的高度,超低空飞越美海军“罗斯福”号航母编队。这一动作中,翼尖激起的浪花甚至直接拍打到美军驱逐舰的舷窗。机腹挂载的鹰击-91反舰导弹清晰可见,这一战术动作让美军甲板人员陷入短暂的慌乱。
2.电磁频谱的压制:歼-15D电子战型号通过挂载干扰吊舱,实施电磁频谱压制,导致美军E-2D预警机的雷达出现盲区,为整个突防编队创造了宝贵的战术窗口。
二、卓越的技术性能与战术优势
歼-15战斗机以其卓越的技术性能和战术优势,在西太平洋的交锋中展现出强大的实力。
1.气动布局的优势:歼-15采用三翼面设计,推重比高达0.97。即使在暴雨中,它也能完成大仰角机动,其瞬盘角速度超过了美军F/A-18E/F“超级大黄蜂”。
2.重型舰载机的威力:其载弹量最大可达32.5吨,作战半径超过1200公里。这意味着它可以挂载霹雳-15超远程空空导弹(射程200公里以上),形成强大的威慑力。
3.体系化的作战支撑:结合055型驱逐舰搭载的鹰击-21反舰导弹以及太空卫星的实时战场监控,构成了高效的“舰-机-星”三位一体打击体系。
三、战略意图与博弈背景
在激烈的交锋背后,隐藏着更深层的战略意图和博弈背景。
1.美军的试探性行动:美海军多次派遣舰载机抵近解放军航母编队,试图测试反应速度并收集数据。而“罗斯福”号航母编队在南海的部署,被视为美军在“印太战略”中维持区域威慑的常规动作。
2.解放军的反制信号:央视罕见公开对峙画面,展示了歼-15飞行员在目视距离内锁定目标、手悬导弹发射按钮的备战状态。这不仅是技术展示,更是中国远海反介入能力的有力证明。
四、意义深远
歼-15飞越美军舰艇的不仅仅是一次战术层面的技术展示,它更是解放军在西太平洋常态化存在的体现,展示了体系化作战能力。这标志着中美海上力量在电磁对抗、预警反制、远程打击等领域的博弈已经从“战略试探”转向“实战化推演”。这一系列不仅关乎战术层面的较量,更关乎战略层面的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