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健民:排查癌症 先查肿瘤标志物
肿瘤的早期发现与防治:专家解读及建议
在昨日举行的“健康中国2020第三届中国健康管理”论坛上,罗氏专业诊断部的吴健民教授就如何早期发现肿瘤、对肿瘤高危人群的检查建议等话题发表了深入的见解。
肿瘤,作为当前世界上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其防治的关键在于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吴教授强调,早期发现肿瘤主要依赖于肿瘤标志物和其他综合检查手段。那么,哪些人群应特别关注呢?
对于肝癌,那些感染了乙肝病毒或丙肝病毒的人群,特别是喜欢喝酒的男性,从35岁开始,应每半年进行一次专门的体检,包括甲胎蛋白检测和B超。甲胎蛋白的明显升高可能意味着肝癌的风险。
结肠癌的早期症状包括拉肚子和便秘。吴教授提到,部分人在体检时会发现结肠息肉,但往往忽视其潜在的风险。实际上,结肠息肉有可能发生癌变。对于此类人群,定期的结肠镜检查至关重要。
前列腺癌是老年男性的常见病。从50岁开始,特别是对于有家族史的男性,应每年进行PSA检测、直肠指诊和B超等筛查。
癌的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一项上海的调查显示,癌在上海的肿瘤发病率中已经跻身前十。特别是一些工作压力大、应酬多、饮食不健康的人群,如CEO们,由于长期的高脂、高蛋白饮食,容易受到损伤,从而增加癌的风险。
吴教授还提到了肿瘤发生的两个原因:一是体内的癌基因在多种因素(包括物理、化学、环境、病毒感染、抽烟、酗酒等)的作用下被激活;二是肿瘤细胞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长期过程,其潜伏期可长达数年甚至数十年。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尤为重要。
除了上述内容,还有一些与癌症相关的文章推荐给大家阅读:如《爱吃甜食人群容易招惹癌症》、《最美抗癌女孩遭质疑 专家教你癌症预防》等。了解这些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癌症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防和保护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