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类癌瘤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在探索胃癌的深层次原因时,我们不得不提及Modlin的研究,该研究显示胃癌的比例已从0.3%增长至0.54%,类癌的比例也占到2-6%。这一增长趋势的背后,高胃泌素血症的诊断率上升尤为明显。这一现象的成因,与抑酸药物如H2受体拮抗剂或质子泵抑制剂的长期应用密切相关,这些药物的应用可能会导致低胃酸和高胃泌素血症。现代诊断技术的进步也对此有所贡献,提高了疾病的诊断率。
对于发病机制来说,高胃泌素血症的作用至关重要。当G细胞释放胃泌素时,它通过一系列复杂的机制进入血液循环,引发ECL细胞释放组胺,进而导致胃酸的产生。胃泌素对ECL细胞的影响并不仅限于此,它还具有营养作用,能够刺激ECL细胞的复制和增生。一旦停止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使用,胃泌素水平会恢复正常,这种效果便会逆转。
Hirth及其同事通过动物实验进一步验证了高胃泌素血症与胃癌的关系。他们发现,长期口服H2受体拮抗剂会导致高胃泌素血症的形成,并观察到ECL细胞从弥散性增生到类癌的变化过程。动物实验还表明,含有H2受体拮抗剂的饲料会引发老鼠的高胃泌素血症,并在胃部形成肿瘤。这些实验结果在后来的临床研究中得到了证实,进一步证明了人类胃癌主要由高胃泌素血症引起。
日本学者Toshihisa的研究指出,萎缩性胃炎患者因长期无酸或低酸而导致高胃泌素血症,最终可能引发胃癌。Zollinger-Ellison综合征患者的胃癌风险也很高。尽管存在其他因素如门-缺乏症等可能对ECL细胞增生产生影响,但高胃泌素血症的作用不容忽视。Borch等人的研究表明伴有嗜银细胞结节增生的恶性贫血患者血浆胃泌素水平较高。关于长期使用药物诱发的高胃泌素血症导致胃癌的报道仍未见有。
高胃泌素血症在胃癌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除了胃泌素外,可能还存在其他因子如ECL细胞营养因子等参与这一过程。尽管存在一些争议和未解的问题,但研究成果已经揭示了高胃泌素血症与胃癌之间的紧密联系,这为我们进一步研究和预防胃癌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