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颈残端癌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在国内,宫颈残端癌的报道引发了医疗界的关注。江森等人在1992年报道了10例宫颈残端癌的临床分析,其中发病时间长达15年的有2例。张蓉在1997年分享了12例宫颈残端癌的治疗经验,分析了其发病时间的差异,从短短的3个月到长达27年不等,其中发病超过十年的有7例。这一疾病的表现因肿瘤生长方式的不同而各异。早期癌症病例可能毫无症状,占大约6%,只有通过普查或其他原因才能发现。对于宫颈残余浸润癌患者,主要症状包括不规则阴道出血和阴道分泌物增多,这些症状与宫颈癌的症状几乎一致。随着疾病的进展,如果肿瘤发生继发感染或组织坏死,分泌物可能伴有恶臭,同时出现腰痛、小腹下垂等症状。
宫颈癌的临床分期已经历了七十多年的演变和改进。在早期的分期标准中,肿瘤浸入盆壁被视为严重的病情(即冷冻骨盆Ⅳ期),在1937年修改分期时被定为Ⅲ期限。随着时间的推移,分期标准不断修正和完善。在1961年的分期标准中,明确了0期癌症为原位癌和上皮内癌,并指出这类病例不包括在任何治疗统计中。此后,隐性癌症(OCC)的概念被引入,对某些特定情况如肾盂积水或肾无功能等进行了额外的分期规定。在2003年的FI-GO会议上,圣地亚哥的专家对分期标准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宫颈癌临床分期标准成为了国际统一的标准。
具体来说,宫颈癌的分期如下:
0期:这是原位癌和上皮内癌的阶段,这个阶段的病例并不包括在任何治疗统计之中。
Ⅰ期:病变局限于宫颈,不考虑宫体是否受累。在这个分期中,根据病变的严重程度和浸润的深度,还可以细分为Ⅰa期和Ⅰb期。
Ⅰa期:浸润癌仅在显微镜下可识别。肉眼能看到的病变,即使只是浅表浸润,也属于Ⅰb期间。这个分期的关键指标之一是间质浸润的深度。根据这个深度以及其他因素如淋巴结转移等,医生可以确定疾病的进展情况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这一疾病仍然需要更深入的研究和持续的关注,以便为病人提供更好的治疗和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