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胆囊癌
胆囊癌:隐秘的杀手与防治之道
胆囊癌,一个逐渐在人群中发病率上升的癌症,尤其偏爱女性,随着年龄的增长,风险也在不断增加。约八成的胆囊癌患者年龄在50岁以上,而超过七成的患者同时患有胆囊结石。
关于胆囊癌的成因,虽然确切原因尚不完全清楚,但胆囊结石与胆囊癌的关系密切。胆囊结石的长期慢性刺激可能是导致胆囊内膜慢性炎症和胆囊上皮形态变化的主要原因。当慢性胆囊炎伴随胆囊壁钙化时,恶性变化的风险更高。胆囊腺瘤样息肉,特别是直径大于1cm且蒂短粗者,也易发展为恶性。
病理上,胆囊癌主要分为肿块型和浸润型。前者表现为不同大小的息肉样病变突出胆囊腔,后者则表现为胆囊壁增厚,甚至渗入肝脏并与之紧密粘连。在组织学上,腺癌是主要的类型,但也罕见鳞状细胞癌、混合癌等。其转移方式主要为直接渗入肝脏及周围器官,包括淋巴转移和血液转移。
由于早期症状不明显,胆囊癌的早期诊断率较低。对于胆囊结石和胆囊炎患者,应提高警惕,早期进行医学检查以排除胆囊癌的可能性。临床分期上,胆囊癌按病变侵犯范围分为五期:从原位癌到全层侵犯胆囊壁并伴有周围淋巴结转移甚至其他器官转移。
在治疗上,唯一的根本原则就是早发现、早诊断、及时手术根治切除。手术方法包括单纯胆囊切除术、胆囊切除术和区域淋巴结清除术等。但需要注意的是,术后放疗、化疗以及中药治疗的效果并不理想。
至于预后,由于多数胆囊癌患者在晚期才被诊断,根治性手术切除率较低。即使经过手术切除,术后的生存率也不高。据数据显示,术后一年的生存率小于80%,五年生存率更是低于5%。但乳头状癌分化较好,预后相对较好。早期切除结石或息肉胆囊,或有选择地保胆取石或息肉,可能是预防胆囊癌的有效方法。我们应提高警惕,做好早期筛查和预防工作,以期早发现、早治疗,提高生存率。
胆囊癌是一个需要引起我们高度关注的疾病。了解它的成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式以及预后情况,对于预防和治疗胆囊癌至关重要。让我们携手努力,为健康而战,远离这一隐秘的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