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癌症的中医文献资料
中医对癌症的认识源远流长,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以下从历史文献、病因病机、治疗原则和临床应用等方面系统梳理中医对癌症的研究成果。
一、中医对癌症的历史认识
中医对肿瘤的记载可追溯至殷商时期,甲骨文中已有"瘤"字的出现。殷商晚期,古人将一种凶险程度更强的病症命名为"",即最早的"癌"字。《黄帝内经》中描述了"昔瘤"、"肠覃"、"石瘕"等病症,与现代肿瘤症状相似。
宋代《卫济宝书》(12世纪)首次记载"癌"字,对乳腺癌已有较深认识。1264年杨士瀛在《仁斋直指附遗方论》中对癌症的描述更为详尽:"癌者上高下深,岩穴之状,颗颗累垂……毒根深藏,穿孔透裹"。
历代中医对恶性肿瘤有多种称谓:
二、中医对癌症病因病机的认识
中医认为癌症的发生发展与多种因素相关,主要病机可归纳为:
1. 正气不足:中医强调"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正气虚弱则卫外无能,易受邪气内侵。郁仁存教授提出的"内虚学说"认为,肿瘤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体内"内虚",特别是脾肾两脏功能不足。
2. 阴阳失衡:《内经》云"阳化气,阴成形",阴阳失调是积病形成的根源。癌症患者常表现为阴阳严重失调。
3. 病理产物积聚:
4. 情志因素:长期情志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会导致气机郁滞,影响气血运行。
5. 饮食劳倦:过量食用辛辣油腻食物损伤脾胃,过度劳累耗伤正气,均为致癌因素。
三、中医治疗癌症的基本原则
中医治疗癌症遵循"扶正祛邪"的总原则,常用治法包括:
1. 扶正培本法:
2. 祛邪法:
临床常多种治法配合使用,根据患者体质和病情辨证施治。
四、中医治疗癌症的临床应用
1. 中药治疗
中医通过辨证施治使用抗肿瘤中药,常用方剂包括:
现代研究显示,中药通过促进肿瘤微环境中细胞间液的更新,降低氧化脂质浓度,可恢复T细胞免疫功能。
2. 辅助疗法
五、中医治疗癌症的现代研究
现代中医对癌症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
1. 理论创新:如郁仁存教授的"内虚学说"丰富了癌症治疗理论
2. 方剂研究:如《抗癌秘验方》系统整理30余种癌症的中医诊疗方案
3. 中西医结合:中医治疗可缓解放化疗副作用,改善免疫功能
4. 机理研究:发现中药通过促进循环加速肿瘤微环境中细胞间液的更新
值得注意的是,中医界对癌症性质存在不同认识:一种认为癌症是热症,治疗宜解宜泻;另一种认为癌症是阳虚寒凝,治疗宜温阳散寒。这反映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特点。
六、中医癌症文献专著
重要的中医癌症研究专著包括:
1. 《中医说癌症》:林明编著,系统阐述中医诊疗癌症的学术观点与方法体系
2. 《抗癌秘验方》: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分会组织编写,归纳30余种癌症的中医诊疗方案
3. 临床经验集:如倪海厦总结的治疗癌症的十四个处方
中医治疗癌症强调个体化,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不可擅自用药。现代临床主张中西医结合,发挥各自优势,提高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