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胃癌联合化疗仍是基础方案
胃癌:走向分子靶向时代,治疗策略依旧多元
作为每年新增病例高达数十万的胃癌来说,在中国是第二常见的癌症。随着医学的进步,晚期胃癌的治疗已从单纯的化疗模式逐渐进入分子靶向时代。许多患者对新出现的靶向药物和生物治疗寄予厚望。在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上,专家们给出了明确建议:对于晚期胃癌患者而言,联合化疗仍是首选的基础方案。生物治疗尚未有确切的临床证据,而靶向药物则主要针对特定的患者群体。
联合化疗与生物治疗之间的较量,无疑是延长生存期与探索新治疗策略之间的博弈。对于晚期胃癌患者来说,化疗是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其疗效已经得到证实。季加孚教授指出,对于年轻患者来说,通过化疗等手段延长生存期、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尤为重要。
目前胃癌的治疗手段主要包括手术、化疗和放疗。尽管分子靶向药物的出现为胃癌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但其临床应用仍然有限,主要适用于部分特定的患者,且需要与化疗联合使用。化疗仍是晚期胃癌治疗的基础。常用的化疗药物包括氟尿嘧啶类、铂类、紫杉类等,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联合治疗方案。
与此生物治疗作为肿瘤治疗的新选择备受关注。专家指出,生物治疗并不适用于所有肿瘤病人,也不能取代主流治疗手段。对于生物治疗在晚期胃癌病人治疗方面的应用,目前尚未有确切的证据。
靶向药物则是另一种精准打击肿瘤的方法,可以避免无差别地杀伤正常细胞。针对胃癌的靶点之一是HER2,大约1/10的胃癌患者与HER2阳性有关。只要阻断该基因,肿瘤细胞就无法生长、繁殖,从而达到控制肿瘤的效果。但需要注意的是,靶向药物仅适用于HER2阳性的患者,且需要进行分型检测。
对于化疗的不良反应,人们往往存在恐惧心理。这种恐惧使得一些患者拒绝化疗,从而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专家指出,化疗的原则是“以毒攻毒”,医生会密切监测不良反应,并进行调整。随着治疗策略的改进,化疗药物的毒副反应也可以得到控制。患者的心理状态与毒副反应的出现和强烈程度有着密切关系,因此家庭、朋友以及社会的鼓励和正能量对于消除患者的心理恐惧至关重要。
需要提醒患者的是,在寻求中医治疗时,应充分了解每种药物的潜在风险。中西医治疗并非相互排斥,但在使用中药时仍需谨慎,以免出现不必要的风险。对于胃癌患者来说,治疗策略的选择应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疾病的阶段以及治疗的副作用等因素。在医生和患者的共同努力下,相信晚期胃癌的治疗会取得更大的突破。在抗癌之路上,中医药的融入如同一缕温暖的阳光,照亮了患者的希望之路。据专家刘天舒所述,中医药在化疗过程中的配合应用,不仅仅是对内环境进行细致的调理,更能够减轻化疗带来的各种不良反应,显著改善病人的睡眠与饮食状况,从而确保治疗流程的顺利进行。
中药的世界博大精深,涵盖了滋养型、温补型等多种类型,还包括“以毒攻毒”的攻破型。每一类型的中药都有其独特的药性和作用机制。刘天舒特别强调,许多中药在长期应用过程中可能会对肝功能、肾功能造成慢性损害。在使用抗肿瘤的西药时,她并不建议病人同时服用药性强烈的中药。
为了确保治疗的安全与有效,病人在服用中药期间,同样需要定期进行血检、CT检查等。这不仅是为了检验化学药物的治疗效果,更是为了证明药物并未对其他器官功能造成损害。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用药,以免病情恶化。
肿瘤病人不仅要面对身体的病痛,更要面对心灵的沉重打击。许多患者在此压力下,可能会出现抑郁症状,甚至严重到需要服用抗抑郁药。专家指出,抗抑郁药等西药可能与抗肿瘤药物产生相互作用。例如,某些胃癌病人因安装了心脏支架需要服用抗凝药,但这些抗凝药物与细胞毒性药物如氟尿嘧啶类药物的相互作用不容忽视。
面对这类需要同时服用多种药物的病人,不同专科的医师需紧密合作。他们需对病人服用的药物进行深入分析,判断是否存在相互作用,必要时需调整药物剂量或停药。
抗癌之路虽充满挑战,但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下,患者们能够更有信心、更有希望地面对这一艰难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