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症状有哪些
在岁月的长河中,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这一内分泌疾病悄然侵袭着一些老年人群。虽然甲亢在任何年龄都可能发生,但在老年群体中,其患病率为0.4%~2.3%,约占所有甲亢病人的10%~15%,且女性患者多于男性。老年甲亢与其他年龄组的病因分布和临床表现存在诸多不同,需要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和认识。
老年甲亢的临床表现并不典型,常常以某一特殊症状作为首发表现,从而容易误诊。高代谢症群是其主要表现之一,由于T3、T4激素的过多分泌,导致糖、脂肪和蛋白质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亢进。产热和散热的增多,使得患者常常感到怕热多汗,特别是在某些部位如手足掌、背部、颈部等更为明显。与此能量消耗过多导致蛋白质分解加速,造成负氮平衡,使得肌肉等组织过度消耗,出现消瘦软弱的现象。很多患者会因此感到疲乏无力,体重明显减轻,这在老年甲亢患者中尤为明显,约80%的老年患者会有体重减轻的情况。
神经系统的表现也是老年甲亢的一个重要特征。T3、T4作用于神经系统,常常导致患者情绪易激动、烦躁多虑、多言多动。但在老年人中,这种情况较为少见,有时可能表现为寡言、嗜睡、抑郁等症状,这种情况被称为“淡漠型甲亢”。这种类型的患者可能长期未得到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导致全身各脏器极度衰竭,并容易诱发危象。除了精神症状外,心血管系统的表现也是老年甲亢患者常见的问题。代谢亢进和甲状腺激素的作用导致心率增快、心肌收缩力增强等,久之会加重心脏负担。患者常感到心悸、胸闷、气促,严重者可出现甲亢性心脏病。在老年患者中,心房颤动和传导阻滞相对常见。消化系统也会受到影响,如食欲变化、胃肠症状等。
老年甲亢的症状多样且复杂,需要我们以更加细致的态度去观察和诊断。对于老年人出现的任何异常症状,我们都应警惕甲亢的可能性。只有及时正确的诊断,才能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帮助他们重拾健康的生活。希望每位读者都能对甲亢有所了解,关注自身健康,如有疑虑,及时就医。(5)肌肉骨骼系统:在甲亢状态下,甲状腺素过量作用,促使肌酸与磷酸肌酸分解,抑制磷酸肌酸激酶活性,导致线粒体能量代谢失衡,肌肉摄取肌酸减少。这一连串的生化反应影响了骨骼肌、心肌和眼外肌的正常功能。近端肌群因为富含线粒体,首先受到影响,如肩胛肌和骨盆带肌出现萎缩。临床表现以肌无力、行动困难为主,尤其是在登楼、蹲位起立等日常动作中更为明显。瘫痪症状多见于中青年男性,但老年人也可能出现周期性瘫痪。值得注意的是,甲亢有时与重症肌无力并存。过多的甲状腺素加剧了骨吸收和骨生成的过程,但骨细胞溶骨吸收活动更为活跃,尿钙排出增多,肠钙吸收减少,使得骨质疏松的风险增加,尤其是年龄较大、已停经的女性患者。血钙水平虽多正常,但游离钙可能升高,血清骨碱性磷酸酶活性增强。
(6)血液系统:大部分甲亢患者的红细胞计数、大小和形态均正常,血红蛋白浓度保持稳定。中性白细胞常有所降低,导致周围血白细胞总数下降,有时甚至低于正常水平。尽管淋巴细胞绝对值和百分比以及单核细胞有所增多,但血小板寿命缩短,皮肤容易出现紫癜。
甲状腺肿是甲亢的另一重要临床表现。虽然不少老年患者的甲状腺肿大并不明显,但Graves病通常呈现为弥漫性肿大,双侧对称,随着吞咽动作上下移动。质软,但随着病程延长,会逐渐变得较韧。有时,甲状腺上下极可触及震颤并听到血管杂音,提示血供丰富。甲状腺肿大在临床上可分为三度,根据直径大小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进行分类。
眼征包括良性突眼和浸润性突眼。良性突眼通常无症状,仅表现为眼裂增宽、目光有神、凝视等。而浸润性突眼可能出现怕光、复视、视力减退等症状。高度突眼可能导致眼睑无法闭合,增加结膜和角膜受刺激的风险,进一步引发结膜炎、角膜炎等眼部疾病,甚至可能导致失明。浸润性突眼的发病机制涉及眶后结缔组织的多种病理改变,如水肿、增生、细胞浸润等,同时与免疫机制有关。这一症状可在甲亢发病前或后15-20年出现,其恶化和改善与甲亢的临床过程不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