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活方式调整
1. 饮食控制
减少精制糖、红肉及加工食品摄入(高糖饮食者患癌风险升高35%)
每日摄入克非淀粉类蔬果,避免霉变、腌制及油炸食物(如烧烤焦糊食物含致癌物)
保持低盐、低脂饮食,避免过烫或过咸食物
2. 限酒
是肺癌首要诱因(占全球肺癌死亡病例18.7%),需避免主动/被动吸烟
酒精为一类致癌物,与肝癌、胃癌等直接相关
二、健康习惯养成
1. 运动与体重管理
每周150分钟中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保持BMI正常可降低多种癌症风险
肥胖与13种癌症相关,控制腰围是关键
2. 睡眠与压力调节
保证23点前入睡,避免熬夜以维持免疫系统功能
长期压力会削弱免疫力,需通过冥想、社交等方式缓解
三、医学干预措施
1. 疫苗接种
乙肝疫苗预防肝癌,HPV疫苗降低宫颈癌风险达90%
建议新生儿及高风险人群接种
2. 定期筛查
40岁以上人群需做低剂量CT(肺癌)、肠镜(肠癌)、钼靶(乳腺癌)
幽门螺旋杆菌检测可减少胃癌发病率
四、环境与遗传因素
避免致癌物暴露:如石棉、PM2.5、辐射等,职业人群需加强防护
遗传风险管理:家族史人群应提前筛查,但基因因素仅占癌症诱因的5%-10%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1/3癌症可通过上述措施预防,1/3通过早筛治愈。综合施策能显著降低发病风险,但需长期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