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药物镇痛治疗
1. 三阶梯用药原则
轻度疼痛:首选非甾体类抗炎药(如西乐葆、戴芬),通过抑制炎症反应缓解疼痛。
中度疼痛:传统方案使用弱类药物(如、磷酸可待因),但因其存在30天左右的天花板效应,目前更推荐直接过渡到强类药物。
重度疼痛:需强类药物(如速效片、美施康定、奥施康定、透皮贴剂),优先选择口服给药以保障安全性和便利性。
2. 给药注意事项
按时给药:需规律用药(如每12小时一次)而非按需给药,确保患者24小时无痛状态。
个体化调整:需根据疼痛评分动态调整药物剂量,避免耐药性或不良反应(如便秘、恶心)。
二、非药物干预措施
1. 心理支持
癌痛常伴随焦虑、抑郁情绪,需通过心理疏导或抗抑郁药物辅助治疗,帮助患者建立对抗疼痛的信心。
2. 营养与护理
加强营养支持(口服或肠外营养),维持机体免疫力;针对器官特异性症状(如呼吸困难、肠梗阻)采取吸氧、胃肠减压等对症处理。
3. 新技术应用
顽固性疼痛可考虑鞘内药物输注系统(镇痛泵)或腔内植入技术,直接作用于疼痛神经通路。
三、综合治疗建议
多学科协作:结合姑息性化疗、放疗或靶向治疗控制肿瘤进展,从源头减轻疼痛。
中医辅助:部分患者可通过中药调理缓解药物副作用,提高生活质量。
疼痛管理需以患者为中心,定期评估效果并及时调整方案。若需更详细的药物使用指导或心理支持资源,可进一步咨询专业医疗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