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输血小板 癌症输血小板的副作用

运动健康 2025-10-04 10:44健康知识www.aizhengw.cn

癌症患者由于疾病本身及治疗影响,常出现血小板减少的情况,需要输注血小板进行治疗。输血小板也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和风险,需要患者和医护人员充分了解并采取预防措施。

输血小板的常见副作用

1. 发热反应

输血小板后出现体温升高是较为常见的反应,通常与血制品中含有白细胞和其他致热原有关。发热可能是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也可能是抗原抗体反应导致。对于细菌感染引起的发热,可使用头孢克肟等抗生素;病毒感染则可使用奥司他韦等抗病物。

2. 过敏反应

过敏反应表现为皮肤瘙痒、斑丘疹、荨麻疹等,严重者可出现支气管哮喘、喉头水肿甚至过敏性休克。轻度过敏可使用氯雷他定等抗组胺药物,重度过敏需使用肾上腺素和糖皮质激素治疗。

3. 血小板输注无效

长期反复输注血小板的患者可能产生抗血小板抗体,导致输入的血小板被迅速破坏,出现输注无效的情况。这种情况常见于癌症晚期患者或长期接受血小板输注的病人。

4. 感染风险

虽然现代血液筛查技术已大大降低风险,但输注血小板仍可能传播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血液传播疾病。癌症患者由于免疫力低下,感染风险相对更高。

5. 其他不良反应

包括循环超负荷(尤其心功能不全患者可能出现急性肺水肿)、低钙血症(与抗凝剂枸橼酸盐代谢有关)等。晚期肺癌患者输血小板可能出现极强的不良反应,包括溶血反应、出血等。

癌症患者血小板减少的原因

癌症患者血小板低的主要原因包括:

  • 抗癌治疗(化疗、放疗)的副作用,抑制造血功能
  • 肿瘤侵犯导致造血功能障碍
  • 脾功能亢进导致血小板破坏增加
  • 抑制导致血细胞生成减少
  • 癌症晚期血小板低的严重后果

    癌症晚期血小板低可能导致:

  • 皮肤黏膜出血(瘀点、瘀斑、牙龈出血等)
  • 颅内出血(血小板低于20×10/L时风险显著增加)
  • 内脏出血(消化道、泌尿道等)
  • 严重感染(免疫力低下与血小板减少形成恶性循环)
  • 输血小板的注意事项

    1. 严格掌握适应症:通常血小板低于1-2万/μL或有活动性出血(如颅内出血、鼻出血)时考虑输注,手术前也需评估是否需要预防性输注。

    2. 密切监测:输注过程中应全程监测生命体征,出现皮肤潮红、胸闷等症状立即停止输注。

    3. 预防措施:输血前可进行过敏测试,严格筛选血液制品;对过敏体质患者可预先使用抗过敏药物。

    4. 输注后观察:输注后24小时内避免剧烈活动,密切观察是否出现发热、过敏等症状。

    5. 替代方案:对于可能产生抗体的患者,可考虑配型相合的血小板或使用免疫抑制剂。

    癌症患者输血小板是一项重要的支持治疗手段,但需权衡利弊,由专业医生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决定是否输注及输注方案。患者应积极配合治疗,及时报告任何不适症状。

    Copyright@2015-2025 www.aizhengw.cn 癌症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