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评加拿大鹅不退货 一地鹅毛
“羽绒服质量问题与退货争议”:加拿大鹅遭遇消费者与舆论的双重挑战
在繁华的上海,消费者贾女士花费了11元购买了一件羽绒服,然而收获却令人大失所望羽绒服不仅存在商标绣错、缝线粗糙的问题,还散发出刺鼻异味。贾女士的遭遇迅速引起了公众的关注。
贾女士遭遇的退货困境,凸显出一个国际品牌在处理质量问题时的矛盾。尽管门店依据《更换条款》中“所有中国大陆地区专门店售卖的货品均不得退货”的规定拒绝退货,但该品牌在遥远的加拿大和美国却实行宽松的30天退货政策。这种在不同地域实施的差别待遇,明显带有“双标”的嫌疑。消费者在付款前并未被告知这一不可退货条款,付款后才被迫签署相关协议,这无疑增加了消费者的不满情绪。
央广网对此事进行了尖锐的批评,直指这是“地域性区别对待消费者的双标行为”,批评品牌方“先入为主给消费者限定维权条条框框”,显然已违背中国法律规定。同时指出品牌存在“自我认知偏差”,过度依赖品牌光环而忽视产品质量与服务质量的重要性。央广网的警告也毫不含糊,如果品牌继续“迷失在自我遐想中不思进取”,那么最终将只剩下满地的鹅毛,品牌价值将荡然无存。
事件持续发酵后,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迅速介入约谈。在压力下,加拿大鹅于2021年12月1日改变了态度,表示在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况下可以退货。好景不长,该品牌在2025年又因质量问题陷入困境其进口羽绒服被检测出有害物质超标而被召回。与此辽宁省的抽检结果也不容乐观,羽绒服产品不合格率高达30%,问题主要集中在绒子含量和充绒量上。这一系列事件反映出国际品牌在中国销售市场存在的双重标准问题,也体现了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的及时响应和消费者的日益觉醒。
对于品牌而言,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始终是核心竞争力。加拿大鹅此次遭遇的危机不仅是对其产品质量的一次严峻考验,更是对其服务态度和全球策略的严峻挑战。面对消费者的质疑和舆论的压力,品牌需重新审视其在全球市场的战略布局和服务理念,真正做到全球标准统一,以诚信和质量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