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岁浙江男孩磊子(化名)因结肠癌晚期离世,其捐献和遗体的故事感动了无数人。以下是的关键信息梳理:
1. 病情与治疗经历
磊子确诊时为结肠癌晚期,医生预估生存期约20个月。他经历了2次开腹手术、8次靶向治疗和7次化疗,腹部留下明显疤痕,却乐观称其为“勋章”。
治疗期间,他坚持上网课、拼装模型,以积极态度面对病痛。
2. 捐献决定
磊子在弥留之际多次向母亲提出捐献遗体和的愿望,表示“想有样东西留在这个世界上”。为保护角膜,他离世前几日刻意闭眼休息,称“要对眼睛好一点”。
2021年5月3日(母亲生日当天),磊子离世,其角膜成功帮助两名年轻人重见光明。
3. 家庭与社会反响
母亲张平虽不舍,但尊重儿子意愿,称“这是妈妈帮你完成的最后心愿”。磊子还安慰父母:“还好以后有弟弟陪着你们”。
网友评价:“疾病让他陷入黑暗,他让世界重见光明”。引发对青少年癌症防治和器官捐献的关注。
4. 法律与背景
根据《人体器官捐献和移植条例》,未成年人捐献需监护人同意,且活体器官捐献者必须年满18岁。磊子的遗体捐献符合“自愿、无偿”原则。
类似案例中,15岁骨肉瘤患者晟宝(2025年离世)也曾捐献遗体用于医学研究。
磊子的故事展现了超越年龄的勇气与大爱,其善举不仅延续了他人的生命,也为社会传递了温暖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