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需要掌握的急救知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小意外,掌握这些意外情况的急救方法至关重要。希望大家耐心阅读以下内容,因为这些急救常识关乎我们的健康和安全。
一、异物入眼
当细小的物体或液体进入眼中,会导致眼部疼痛甚至损伤。应频繁眨眼以冲刷出异物,如无效,可捏起眼皮在水龙头下冲洗。绝对禁止揉眼睛,以免划伤并导致感染。若异物深入眼部,应立即就医。
二、扭伤
扭伤通常伴随着关节周围韧带的过度拉伸。在扭伤后的24小时内,每隔一小时用冰袋冷敷一次,然后用弹性绷带包扎,并将受伤部位垫高。24小时后,改为热敷以促进血液流通。绝对禁止随意活动受伤的关节,以免造成韧带撕裂。若疼痛持续,可能是骨折或其他严重情况,需立即就医。
三、流鼻血
流鼻血是由于鼻腔血管破裂所致。急救时,身体微倾,捏住鼻梁下方的软骨部位约5-15分钟。有条件的话,可在鼻梁上放一个冰袋以迅速止血。避免仰起头部,以免鼻血流入肺部。若鼻血持续不止或频繁流鼻血,并伴随其他症状,如头疼、耳鸣等,应立即就医。
四、烫伤
烫伤分为三级,一级烫伤会导致皮肤发红刺痛,二级烫伤会出现水泡,三级烫伤则可能导致皮肤破溃变黑。烫伤后,应立即将受伤部位放在流动的水下冲洗或用凉毛巾冷敷。对于大面积烫伤,应将身体浸泡在冷水中。避免弄破水泡,以免留下疤痕。三级烫伤、触电灼伤及化学烧伤需就医。若烫伤面积较大或出现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五、窒息
真正的窒息情况较为罕见。如发生窒息,患者无法咳嗽、说话或呼吸,脸部会迅速变色。急救时,应迅速叫救护车,并让患者身体前倾,拍打后背。若无效,则采取腹部按压措施。避免给正在咳嗽的患者喂食或饮水。所有窒息情况都需要立即就医。
六、中毒
家庭中毒通常由于误食清洁用品、吸入一氧化碳或摄入杀虫剂所致。一旦发生中毒,应立即呼叫救护车,并告知医生摄入物质、量、患者体重、年龄和中毒时间。在等待救援过程中,避免给患者吃喝任何东西,不要尝试催吐。所有中毒情况都需要立即就医。
七、头部“遇袭”
头骨本身坚硬,外力通常不会造成头骨损伤。但若外力过猛,脆弱血管可能受损。如头上起包,可用冰袋敷患处减轻水肿。若头部开始流血或被砸伤者昏厥,需立即叫救护车送医救治。切勿让伤者独自入睡。日常生活中掌握这些基本的急救方法是非常必要的希望所有人都能珍爱生命关注健康!在遭遇伤害后的24小时内,必须有人陪伴伤者度过这段关键时期。若伤者陷入沉睡,每三小时温柔的唤醒是必要之举,通过简单问答确保他们处于清醒状态,以此警惕昏迷或颅内损伤的风险,如脑震荡。一旦伤者出现惊厥、头晕、呕吐等异常反应,应立即警惕并紧急就医。
对于炸伤,如眼睛遭遇伤害,应避免揉擦和乱冲洗,可适量滴消炎眼药水并保持平躺,随后立即寻求专业医疗救助。对于手部或脚部的炸伤流血,应迅速使用双手按压伤口上方止血,如手头有云南白药或三七粉可帮助止血。若出血不止,应采用橡皮带或粗布扎紧伤口上方,并抬高患肢以减缓血流,然后迅速送往医院处理。同时要注意每15分钟松解一次捆扎带,避免组织坏死。
面对脑溢血患者,家属应保持冷静,避免刺激患者。将患者平稳置于床上并侧转头部,利于清除呕吐物防止窒息。可用冰袋冷敷前额以止血并降低脑压。对于酒精中毒的患者,确保气道畅通是关键,观察病情每十分钟记录一次反应程度。对于失血性休克患者,注意保持患者稳定侧卧以防止进一步失血。对于烧伤患者应立即降温并包扎伤口。对于胃穿孔患者需保持左侧卧姿势并及时就医。面对鱼刺卡嗓的情况可采用腹部挤压并避免盲目掏挖异物。处理木刺时需小心取出并消毒伤口以防感染。若异物进入眼中应避免揉挤并立即寻求医疗帮助。
遭遇指甲挫折
面对指甲的挫折,关键在于防止细菌感染。当指甲被意外挤掉时,首要任务是紧急处理。立即用纱布或绷带包扎受伤的手指,并用冷袋冷敷。然后抬高伤肢,迅速前往医院。
若指甲缝破裂出血,可以利用蜂蜜的神奇功效。将蜂蜜与温开水按一比一的比例调和,每日涂抹数次,逐渐治愈。对于运动员而言,尤其在打球期间,需用橡皮膏保护手指末端,打球后立即去除,以防感染。
若因外伤导致甲床下积血,如疼痛难眠,可在指甲根部烧一小孔排出积血,然后进行消毒和包扎。
心跳骤停的紧急时刻
心跳骤停意味着生命突然终止,这种情况被称为猝死。最常见的原因是心室纤维颤动。若患者无反应且无脉搏,即可判断为心跳骤停。
在这种紧急情况下,必须迅速采取行动。首先进行心肺复苏,包括叩击心前区、针刺人中穴等。同时清除口腔异物,保持呼吸通畅。接着冷敷头部以降温,并迅速送往医院救治。在这个过程中,务必观察瞳孔和生命体征的变化,瞳孔缩小是生命复苏的重要迹象。
酒精中毒的挑战
酒精中毒是由于摄入过多酒精饮料导致的。轻度酒精中毒时,应阻止患者继续饮酒,并寻找水果解酒。刺激咽喉引起呕吐也是一种方法,但要确保患者不会窒息。然后卧床休息并注意保暖。严重酒精中毒则需要紧急送医救治。避免使用咖啡和浓茶解酒是不明智的。
打嗝的困扰与解决之道
打嗝可能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在家庭中可以尝试一些应急处理方法。尽量屏气有时可以止住打嗝。饮水也有助于缓解打嗝症状。对于婴儿打嗝,可以通过搔痒来制止。如果打嗝持续不止且伴随其他不适,应及时就医诊治。中老年人或病患持续打嗝可能是病情恶化的迹象,需特别注意。
遭遇铁钉伤害
当足部被铁钉刺伤时,应立即拔出钉子并进行应急处理。挤出一些血液并清洁伤口是重要的步骤。然后去医院进一步诊治并注射破伤风毒素以防感染。注意保留断钉以供医生判断伤口。
脚跟磨破的应对之道
长时间行走或鞋子不合适可能导致脚跟磨破。在家庭中可以采取一些应急措施如涂肥皂、贴胶布条等避免进一步磨损。对于水疱要保持清洁并防止感染。更换舒适的鞋子是避免此类问题的关键。
应对门窗夹指的小窍门
门窗夹手指虽然看似问题不大,但如果处理不当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对于轻微的夹伤,可以消毒伤口并包扎。对于较重的夹伤,除了消毒和包扎外,还需要用厚纸板支撑伤指并用绷带固定。避免伤指接触水和过热的环境是非常重要的。
面对青紫瘀血与压痛,活动受限的症状,可能是指头骨折的警示。应迅速前往医院诊治,以保障健康。
炎炎夏日,户外活动易导致皮肤晒伤。对此,应及时采取适当的应急处理措施。若皮肤晒红但未起泡,可使用冷湿毛巾或冷水浸泡患处,以缓解疼痛。避免使用刺激性物质如黄油或人造黄油。若皮肤起泡或大面积晒伤,应立即就医,并避免再次暴露受损皮肤于阳光下。户外活动时,戴上宽边帽子,必要时涂抹防晒霜,为皮肤提供保护。
游泳、夜间受凉、剧烈运动或过度疲劳时,小腿后侧的腓肠肌可能出现疼痛、痉挛和僵硬,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小腿抽筋。应正确迅速处理,以防严重后果。抓住抽筋一侧的脚大拇趾,向上扳折,同时伸直膝关节,可缓解抽筋。游泳时发生此情况,应先收起抽筋的腿,用另一只腿和手臂划水,游向岸边休息。在其他运动中发生抽筋,应立即原地休息,并按摩小腿,饮用牛奶、橙汁等饮料。
眼圈打青多由外伤引起,因眼周血管丰富,受打击后易导致皮下血管破裂、红肿瘀血。在24小时内,应用冰袋冷敷,之后改用热敷,并口服三七片、云南白药等药物。如疼痛不止或视力减退,应尽快就医。
若孩子咬断体温表,应让孩子用清水漱口,防止碎玻璃刺伤口腔或吞咽。体温表内的水银不会被肠道吸收,因此不必饮牛奶或蛋清。
异物进入鼻孔或耳朵,不可用尖锐物品捅挖,以免加重后果。如异物进入鼻孔,可用纸捻、小草等刺激另一鼻孔,使患者打喷嚏将异物喷出。如无效,应立即就医。耳朵进入异物,可用灯光照射外耳道、徐徐吹入卫生香的烟等方法尝试取出。水液进入耳内,可用脱脂棉球吸出或让进水一侧的耳道向下单脚跳跃。如仍无法取出,应寻求医疗帮助。
对于晕车问题,有多种预防方法。可服用乘晕宁、感冒通等药物。无药时,可取新鲜生姜或土豆贴于神劂厥穴(肚脐),用手指轻轻揉摩穴位。也可将腰带束紧,注视远处物体,减缓惯性对内脏的冲击。密封较严的汽车要注意通风。乘车前可饮用酸辣开胃的食物,避免过饥过饱。
“闪腰”是急性腰扭伤的俗称,为常见病症。因姿势不正、用力过猛、超限活动及外力碰撞等原因导致软组织受损所致。伤后立即出现腰部疼痛、肿胀和活动受限等症状。治疗时需立即就医并采取适当的康复措施。
按摩法:对于轻微的表皮出血,可以采用按摩法止血。让伤者取俯卧姿势,用双手掌在脊柱两旁从上至下揉压,再在最痛部位用大拇指按摩推揉。这种方法的目的是刺激血管收缩,达到止血效果。
背运法:对于腰部或背部受伤的伤者,可以采用背运法。双方将肘部弯曲相互套住,然后家人低头弯腰将患者背起,并轻轻左右摇晃,让伤者双足向上踢。在此过程中,要注意动作轻柔且稳定,以免加重伤势。一般经过几次背运后,腰痛会逐渐好转。
热敷法:使用炒热的盐或沙子包在布袋里,对扭伤处进行热敷,每次半小时。这种方法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止血。
药物外敷法:取新鲜生姜挖空,放入研细的雄黄,放瓦上焙干后研细末,敷在伤处。这是一种传统的止血方法,适用于轻微出血。
对于老人倒地的情况,首先要观察其表情和神态,确定原因后再进行救助。对于中风或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老年人,不宜立即扶起,而应保持平卧状态。对于其他原因的摔倒,如心绞痛发作或骨折,也要根据情况采取适当的急救措施。
中暑的表现包括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对于中暑的救护,首先要将患者移至阴凉通风处,解开衣服休息。对于重症中暑者,需要迅速降温并维持呼吸道通畅。
对于常见的中毒情况,如食物中毒、中毒、灭鼠药中毒和亚硝酸钠中毒等,需要根据不同的中毒原因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例如,对于中毒,需要及时催吐并送医院治疗。
当身体受到意外伤害导致出血时,了解正确的止血方法至关重要。除了上述方法外,还有其他的止血措施,如使用止血带、压迫止血等。在采取任何止血措施前,务必确保自身安全,并尽快寻求医疗援助。
以上内容提供了一些基本的急救知识和方法,但并不能替代专业医疗建议。在遇到紧急情况时,请务必保持冷静,及时寻求专业援助。在短促的时间里,输血量迅速减少,当丢失总血量的三分之一(约1300毫升)时,便可能发生休克。休克的症状包括脸色苍白、出冷汗、血压下降以及脉搏细弱等。一旦失血量达到总血量的一半(约2000毫升),组织器官将面临严重的缺血状态,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生命将受到严重威胁。
关于外伤后的出血,可以分为外出血和内出血两种类型。内出血如胸腔内、腹腔内和颅内出血,情况较为严重,通常需要在医院进行处理。下面将介绍几种外出血的简单止血方法。
一、包扎止血
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没有明显动脉性出血的伤口。对于小创口出血,可以先用生理盐水或冷开水冲洗局部,然后覆盖消毒纱布,用绷带或三角巾进行包扎。如果创口较大、出血较多,则需要采用加压包扎止血。包扎时要适度加压,既要达到止血效果,又不影响肢体远端的血液循环。可以触摸远端动脉的搏动和观察皮色变化来判断包扎是否适度。注意,严禁在伤口上撒泥土、面粉等不洁物。
二、指压法止血
这是一种用于急救处理较急剧的动脉出血的方法。当手头一时没有包扎材料和止血带时,或在运送途中需要暂时使用止血带时,可以使用此法。通过手指压在出血动脉的近心端邻近骨头上,阻断血运来源,达到快速有效止血的目的。这种方法止血不易持久,需要了解正确的压迫点才能见效。常用的压迫止血点包括头面部、肩部和上肢以及下肢的出血点。
三、止血带法止血
对于较大的肢体动脉出血,为了便利运送伤员,应使用止血带。可以使用橡皮带、宽布条、三角巾、毛巾等作为止血带。上肢出血时,止血带应结扎在上臂的上三分之一处,避免扎在中段以免损伤桡神经。下肢出血时,止血带应扎在大腿的中部。使用止血带时,应严格掌握适应性和要领,以免造成软组织压迫坏死或肢体远端血运障碍。扎好止血带后,一定要做明显标志,写明扎带的时间和部位,以免忘记定时放松。每半小时到一小时应放松一次,放松3-5分钟后再重新扎上。
在家庭急救中还需要注意一些禁忌事项:如避免徒手拉救触电者;防止热水、酒精、肥皂等擦洗沾在皮肤上的有毒物质;急性腹痛时不要随意服用止痛药以免掩盖病情延误诊断;腹部严重外伤时不要将内脏脱出后立即复位以免感染;不要长时间使用止血带结扎应定时放松并记录;避免在抢救病人时舍近求远应在最近医院指导下外送;昏迷病人应避免仰卧应使其侧卧防止分泌物和呕吐物吸入呼吸道引起窒息;心源性哮喘病人不应平卧应取半卧位;随意搬动脑出血病人可能导致出血加重应让其平卧抬高头部送医院治疗;对于小而深的伤口不应马虎包扎应清创消毒后包扎并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对于儿童的意外事故家庭急救也非常重要。由于儿童时代的意外事故并不罕见且变化迅速凶险莫测学会一些基本的家庭急救方法是非常必要的。儿童的意外事故可能包括危及生命的如淹溺、触电、雷击、外伤大出血、气管异物、中毒、车祸等需要及时进行现场急救以确保孩子的生命安全。在紧急情况下,对于危重病儿的处理至关重要。必须争分夺秒地进行正确有效的急救,以防止可能的死亡或终生残疾。这两种情况都需要家长立即进行应急处理。
对于处于“缺医少药”环境的危重病儿,家长在医生到来之前的急救原则是先救命,再防止残疾,并尽量减少孩子的痛苦。在抢救过程中,家长需明确首要任务是帮助病儿呼吸和维持其血液循环。尤其是在病儿呼吸、心跳严重障碍时,及时的急救措施至关重要,因为一旦失去有利时机,即使医生医术高超,也难以挽回生命。家长必须学会人工呼吸和心脏挤压等急救措施。
家长在抢救过程中也应注意消除一些容易消除的致病因素。如遇到外伤大出血或动脉血管破裂,应立即设法止血;发生煤气中毒时,要立即通风或将孩子移至无煤气的地方。
家庭急救包的准备也极为重要。对于普通家庭,急救包中应包含饮用水、食品、收音机、常用药品、常用器械、简易帐篷等必需品。特别是应急医疗卫生用品,如三角绷带、医用弹性绷带、医用脱脂纱布、碘伏棉棒、创可贴、医用胶带、清洁湿巾等。对于老年家庭,还需根据老年人的常见疾病如心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准备相应的药物,如硝酸甘油、安宫牛黄丸、吗丁啉等。血压计和血糖仪也是老年家庭必备的医疗器械。
除了以上所述,家庭急救包还应随时放在容易取用的地方,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迅速取得。每个家庭成员都应了解急救包中物品的使用方法和急救知识,以便在关键时刻能够自救和互救。面对突发情况,我们必须保持冷静,正确应用所学的急救知识,为生命争取宝贵的时间。当你的身体出现头晕、胸闷等微妙的不适感时,及时的自我检测是非常必要的。尤其是早晨醒来后,一次简单的血压测量,可能会帮助你更早地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对于那些患有糖尿病的朋友来说,拥有一台血糖仪无疑是明智之举,它能让你在感到不适时随时进行血糖检测,把握自己的健康状况。
对于心脏病患者和肺功能不佳的人来说,一个氧气袋可以作为一种应急工具。请记住,氧气袋虽然能暂时缓解不适,但并不能根治问题。一旦症状缓解,一定要及时前往医院,进行全面而专业的检查。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对体温变化的敏感度逐渐减退,很多时候他们可能无法感知到自己已经发烧。当老年人出现精神不振、食欲减退等症状时,不妨先量一量体温,看看是否是体温异常引起的。因为发烧可能是许多重大疾病的先兆,绝不能掉以轻心。
除了针对特定症状的药物,家中还可以备有一些常规药物,如感冒、退烧、止咳、平喘类药物。这些药物可以作为常年备用药,以应对不时之需。健康是生活的基石,关注身体状况,及时自我检测,是维护健康的重要一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保持警惕,为自己的身体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