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身损害赔偿解释
解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核心要点详解
这部司法解释是我国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的核心指南,基于《民法典》和《民事诉讼法》的基石,针对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受到侵害所引发的赔偿争议制定了详细的裁判规则。以下是该解释的核心要点详解:
一、法律依据与适用范围
此解释以法律明文为基础,适用于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因侵权行为导致的人身损害赔偿案件。无论是普通的损害赔偿还是涉及财产和精神损害的赔偿请求,都在其适用范围之内。
二、赔偿范围与项目
1. 基础赔偿项目包括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和误工损失等。其中,医疗费以实际发生的数额为准,误工费的计算则根据受害人的收入状况和误工时间而定。
2. 对于特殊情形,如致残或致死,还涉及辅助器具费、残疾赔偿金或丧葬费、死亡赔偿金等。被扶养人生活费的计算则基于扶养人的劳动能力丧失程度。
三、赔偿计算标准
1. 残疾或死亡赔偿金的计算,依据受诉法院所在地上年度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于残疾赔偿金,自定残日起计算20年,60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年减少一年,75岁以上的则按5年计算。死亡赔偿金的计算则为20年,同样遵循年龄调整规则。
2. 若赔偿权利人的住所地或经常居住地标准高于受诉法院地,可以根据前者标准计算残疾/死亡赔偿金及被扶养人生活费。
四、责任划分规则
1. 共同侵权责任方面,无论是共同故意还是过失致害,都需承担连带责任。对于无共同故意的分别行为间接结合致害的,则按照过失大小和原因力比例各自承担责任。
2. 在过失相抵规则下,若受害人存在故意或过失,可减轻赔偿义务人的责任。但若侵权人存在故意或重大过失,则不受此规则影响。
五、新就业形态的特别关注
对于如网约司机等新业态劳动者,若与企业存在劳动关系,该解释也给予了特别关注。法院在裁判中需与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制度相衔接,通过责任保险来分散职业伤害风险,确保劳动者及第三方的权益得到救济。
这部司法解释为人身损害赔偿案件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方向,既保持了法律的公正性,又体现了对受害者的人文关怀,确保了各类赔偿案件能够得以公正、合理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