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兰取消院线上映
《花木兰》全球放映之路:疫情下的院线变革与流媒体挑战
一、北美及欧洲地区的调整与冲击
随着疫情的蔓延,全球电影产业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迪士尼于2020年8月做出的决策,震撼了全球电影界。原计划在北美院线上映的《花木兰》,被宣布取消,转而选择在Disney+流媒体平台进行付费点播(定价29.99美元)。这一决策对于北美和欧洲的电影观众来说,无疑是一次巨大的冲击。已经开放院线的国家如中国,仍保留了院线上映的计划,而北美和未开通Disney+的欧洲国家则只能通过线上观看。特别是欧洲的一些国家,如法国,由于疫情的反复,院线上映的计划一直未能实现。这让当地的影院从业者感到极度不满,他们认为线上放映加剧了影院的经营困境,甚至有影院老板愤怒地砸毁了《花木兰》的海报。英国、德国等电影市场也对这种发行模式表达了强烈的不满。
二、中国及部分地区的院线保留与反响
在中国,作为未开通Disney+的国家之一,电影《花木兰》依然选择在院线上映。尽管电影如期上映,但其票房表现却未能达到预期。内地最终票房仅2.7亿元,远低于其2亿美元的制作成本。这也反映出在全球疫情的影响下,观众的观影习惯和消费模式也在发生变化。
三、调整背景与产业影响
疫情的冲击使原本定于2020年3月的《花木兰》全球上映计划多次推迟。疫情的肆虐使得电影产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许多大片的全球放映计划都被打乱。在这样的背景下,《花木兰》的放映模式调整也引发了行业内的思考。线上放映引发了传统院线与流媒体平台的利益冲突。法国国家电影联合会公开表达了对这一决策“极度遗憾”的态度,他们认为这种做法可能会削弱电影产业的生态。尽管流媒体为电影提供了新的传播渠道,但传统影院的价值和魅力依然无法替代。电影产业的未来究竟会走向何方,仍然充满了未知和挑战。
《花木兰》的放映之路折射出了全球电影产业在疫情期间所面临的挑战与变革。无论是传统院线还是流媒体平台,都需要在变革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和发展方向。希望电影产业能够度过这个难关,迎来新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