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看旅游市场持续升温
一、长线旅游及游需求爆发
随着春暖花开,旅游市场迎来了爆发性的需求增长。尤其值得关注的是长线旅游市场,数据显示,“五一”期间跨市住宿订单占比超过八成,连住两日及以上的游用户比例预计达到五分之一。海口、伊宁等热门长线目的地旅游订单同比增幅均超过一倍以上^[1]^。这一切都预示着旅游业正迎来一个新的繁荣时期。
二、拼假模式与小众目的地热度攀升
如今,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通过“请四休十一”等拼假模式来延长假期,从而带动自驾游、跟团游等产品的预订量大幅增长。途牛数据显示,“五一”团期预订人次环比增长超过两倍,其中目的地跟团游和自驾游预订分别增长一倍和二成^[2]^。与此小众目的地的热度也在持续攀升。马蜂窝平台数据显示,“避峰”出游成为主流诉求,“人少小众目的地”的搜索热度暴涨两倍以上。重庆的奉节、涪陵等周边秘境的搜索热度也大幅上涨^[1]^。口岸游作为新兴的旅游形式,在多个地区崭露头角,成为文旅消费的新增长点^[2]^。
三、入境游双向活跃,旅游市场国际化步伐加快
随着入境游市场的加速回暖,“五一”入境游订单量同比增长超过一倍以上,主要客源国包括韩国、日本、新加坡等^[1]^。与此随着航线加密和签证便利化,出境游热度也在同步增长^[1][2]^,中国的旅游市场正逐步实现国际化。
四、消费新形态驱动增长
在消费新形态的推动下,旅游市场也在不断创新发展。文旅融合创新是其中的重要趋势之一,多地推出的非遗民俗表演、国潮文化节等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参与^[3][5]^。消费场景多元化也是旅游市场的一大亮点,海洋经济、避暑旅游等新业态持续升温^[2][8]^,草原、湖泊、漂流等旅游产品也受到了广大游客的喜爱^[2]^。
五、市场预期持续乐观
根据预测,到2025年,国内出游人次、旅游总花费及入出境旅游规模有望创历史新高^[1]^。随着消费刚性与文旅融合创新的共同推动,旅游行业的长期增长潜力将得到释放^[5]^。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旅游市场将更加繁荣和多元。让我们共同期待这个充满活力和创新的行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