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吁取消寻衅滋事罪

生活百科 2025-06-27 15:05生活百科www.aizhengw.cn

关于“取消寻衅滋事罪”的争议,法律界和社会舆论对此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讨论。这场讨论主要围绕该罪名的适用边界、立法价值以及司法实践效果展开,形成了支持和反对两种截然不同的立场。

一、支持取消寻衅滋事罪的主要理由

寻衅滋事罪的立法模糊性为其带来了“口袋罪”的风险。这一罪名源于1979年刑法中的“流氓罪”,在实践中存在主观认定弹性大、客观行为标准不清晰等问题。例如,非法信访、网络言论等行为可能因情节认定差异被不当归入该罪范围。

该罪名与现代刑法原则存在冲突。部分学者认为,寻衅滋事罪违背了“罪刑法定”原则的明确性要求,容易导致选择性执法或权力滥用。例如,该罪名的存在可能侵蚀法律的确定性和公信力。寻衅滋事罪涉及的多数行为如殴打、毁财、扰乱秩序等,已由《刑法》中的其他罪名如故意伤害、故意毁坏财物、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等条款涵盖,保留该罪可能导致重复评价。

二、反对取消寻衅滋事罪的主要理由

寻衅滋事罪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具有必要性。在一些突发性、群体性破坏社会秩序的行为中,该罪名起到了快速反应和威慑的作用。例如,在唐山烧烤店打人等恶性中,寻衅滋事罪成为了初期控制局面的重要法律依据。

反对者认为司法实践需要寻衅滋事罪的灵活性。社会矛盾复杂多样,保留一定弹性条款能够适应新型犯罪形态。例如,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强迫交易、暴力催收等行为,常需结合寻衅滋事罪进行综合打击。在非法信访案件中,部分过激行为可能因证据不足难以构成其他罪名,而寻衅滋事罪则成为了兜底性治理工具。

三、争议典型案例

窦某非法信访案和环保维权案是围绕寻衅滋事罪争议的典型案例。窦某因多次越级信访被控寻衅滋事,最终通过律师辩护获得不起诉决定,凸显了罪名适用标准的争议性。而山东王长征因投诉企业环保问题被打伤后获赔300万元,一年后被以寻衅滋事罪追缴赔偿款,引发了舆论对于合法维权与罪名滥用的质疑。

四、未来立法趋势展望

尽管关于是否取消寻衅滋事罪的争议持续不断,但目前刑法尚未废除该罪名。在2023年两会期间,朱征夫代表再次提出取消建议,但未获通过。未来,立法机关可能会通过司法解释进一步限缩该罪的适用范围,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而非直接废除。这一争议将继续引发社会关注,并促使各方对寻衅滋事罪的立法价值和司法实践效果进行深入思考和。

Copyright@2015-2025 www.aizhengw.cn 癌症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