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 肝癌跟着肠癌来
近日,由中华外科学会胃肠学组组长秦新裕教授牵头,集合国内众多医学专家,历经数月精心编制的《中国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和治疗指南》正式问世。该指南针对当前结直肠癌领域治疗观念陈旧、治疗方案混乱的现状,提出了全新的多学科协作治疗机制,旨在让患者得到更为合理和科学的治疗。值得一提的是,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的肠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可高达98%。
肠癌与肝癌之间的紧密联系令人警惕。如同“前脚来,肝癌随后就到”,新诊断的肠癌患者中,超过一半的人已经合并有肝转移。恶性肿瘤一旦出现转移,意味着肿瘤已到晚期,即使积极治疗,5年生存率仍然极低。
肠癌为何容易转移到肝脏呢?这是因为肿瘤在生长过程中,脱落的肿瘤细胞随血液流遍全身,一旦在胃、肝、肺等重要器官“生根”,就会形成新的肿瘤,也就是转移灶。而肠癌与肝癌之间的联系尤为密切,因为供应肠和肝营养的血液是同一条路径,肠道的血液最终会流入肝脏,使得脱落的肿瘤细胞最先到达肝脏。
面对肠癌肝转移这一棘手问题,《中国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和治疗指南》给出了明确的治疗建议“三明治”疗法。首先通过术前介入治疗为手术创造条件,然后手术切除肝肿瘤,最后进行化学治疗。这种疗法为肠癌肝转移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预防肠癌肝转移的关键在于早期发现肠癌。姬社青医生提醒,无论出现何种症状,大肠癌的早期治疗效果最佳。当排便习惯与粪便性状发生改变、出现腹痛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大肠癌和其他恶性肿瘤一样,在治疗后仍存在复发和转移的可能。患者在治疗后5年内,应每隔3个月到医院进行常规检查,以确保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异常情况。
让我们共同努力,提高防癌意识,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肠癌,降低肝转移的风险。希望通过不断的医学研究和探索,为肠癌患者带来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和更长的生存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