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吸烟也会得肺癌 警惕肺癌治疗的几个误区
肺癌的早期症状隐匿,常常因市民对健康的疏忽而未能及时发现。肺癌的症状与肿瘤生长的位置息息相关。若肿瘤生长在肺脏周边或靠近胸膜,早期可能引发胸痛、胸闷等不适;若位于支气管,则可能引发咳嗽、痰中带血等较为明显的症状。如果肿瘤生长在肺脏内的实质部位,远离支气管和肺胸膜,那么早期症状往往不明显,待肿瘤出现转移或局部压迫时,患者才有所察觉,这时病情往往已进展到晚期。
对于那些不吸烟却患上肺癌的患者,我们不禁要问: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他们的患病?实际上,除了吸烟,空气污染、职业暴露、饮食习惯、电离辐射以及遗传易改性因素等同样可能导致肺癌的发生。尤其在大城市,估计有10%的肺癌病例是由空气污染所致。工作环境中的某些物质,如石棉、砷化物等,以及室内小环境污染,包括烹调油烟和装修材料中的放射物,都存在致癌风险。
对于肺癌的防范与检测,我们提醒40岁以上的市民要格外注意。除了常规的X线胸片检查,尤其是肺癌的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胸部的低剂量螺旋CT检查。我们也要走出肺癌治疗的误区。
一个令人担忧的事实是,肺癌患者的死亡率偏高,这除了因为早期症状难以发现,还在于治疗上的诸多误区。例如,有些患者误认为手术就能根治早期肺癌,忽视了术后的后续治疗。肺癌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在局部的表现,手术只是综合性治疗的第一步。术后应立刻开始以提高免疫力为目的的治疗,因为身体免疫功能低下是病之本,只有标本兼治才能防止复发和转移。
另一个误区是认为老年和晚期患者不能手术。实际上,年龄并不是肺癌手术的禁忌症。即使对于年纪较大的患者,通过生物治疗、手术及化疗等综合性治疗,仍有可能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预防胜于治疗,早期发现、正确治疗是降低肺癌死亡率的关键。让我们提高健康意识,定期体检,走出治疗误区,共同抵御肺癌的威胁。破解误区:肺癌并非传染病
癌症,这一令人闻之色变的疾病,有一个长期存在的误解围绕着它,那就是肺癌会传染。今天,我们来揭示这个误区的真相。
我们要明白,癌症并不是一种传染病。在病人体内,那些被称为癌细胞的异常细胞,其实是失去控制的疯狂生长者。它们像一群不受约束的入侵者,破坏邻近的正常组织器官,并通过淋巴系统和血液循环向全身各处扩散,吸取大量营养以支持自身的迅速生长和增殖。这一恶劣的行为最终导致病人全身衰竭,甚至可能走向生命的终点。
尽管癌细胞在病人体内具有强大的侵袭能力,它们并不会像细菌和病毒那样,从一个人传染给另一个人。当其他人的癌细胞接触到我们的身体时,我们的机体就会通过强大的免疫排异能力来应对。这些癌细胞,对于我们的身体来说就像是入侵的异物,会被我们的免疫系统迅速识别并消灭。
肺癌不会通过日常接触、空气飞沫或任何其他方式从患者传染给健康人。这是我们可以放心的一个科学事实。面对癌症,我们更应当关注的是如何预防、早期发现和积极治疗,而不是无谓的恐惧和误解。
让我们正视肺癌,理解它、防范它、战胜它。不要让它继续成为恐惧的源泉,更不要因误解而疏远那些正在与癌症抗争的人们。他们的身体需要关爱和支持,而不是疏离和排斥。记住,癌症不是传染病,它是我们可以战胜的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