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患上结直肠癌 专家有可能
日本《邮政周刊》最新报道,引发了关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可能患有大肠癌的猜测。据透露,安倍更换了主治医师,这位医师专门负责诊治癌症初期患者。结合安倍长达近三十年的肠道病史,特别是他曾经的溃疡性结肠炎,知名胃肠外科专家兰平教授认为,安倍患上结直肠癌的可能性极大。
大肠癌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惊人的增长趋势。尽管亚洲国家的发病率曾经较低,但现在这一数字正在迅速上升,甚至已经与欧美国家持平。在广州,每10万人中就有7人罹患大肠癌。这种病症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富贵病”,兰平教授指出,高脂肪、低纤维的饮食习惯以及生活方式“西化”是主要原因。
幸运的是,早期发现大肠癌的生存率非常高。从安倍更换医疗专家的举动看,他的大肠癌可能处于早期阶段。兰平教授强调,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早期肠癌的5年生存率已经达到90%-95%。对于普通人来说,定期进行体检是早期发现大肠癌的关键。只需在40岁后每年进行一次大便检查,每5-10年进行一次肠镜检查,就能及时捕捉到大肠癌的迹象。
专家特别提醒,有六类人群是大肠癌的高发人群,包括有大肠癌病史、有家族遗传史、有大肠腺瘤、溃疡性结肠炎等病史的人,以及有盆腔放疗史者。大肠癌的症状包括腹胀、腹痛、便血、大便习惯和性状改变等。
这些症状并不专属于大肠癌,但如果长期存在或反复发作,应该及时就医检查。早期大肠癌的治愈率很高,但前提是早发现、早治疗。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进行体检,对于预防和治疗大肠癌至关重要。让我们共同关注自己的健康,早发现、早治疗,为健康护航。
链接:对于大肠癌的症状,早期可能仅限于黏膜病变,无明显症状或仅有排便习惯改变。但随着病情发展,会出现腹胀、腹痛、便血等症状。这些症状的出现应该引起我们的警惕,尤其是对于那些属于大肠癌高发人群的人。了解这些症状,有助于我们及时发现并治疗大肠癌。让我们一起为自己的健康负责,共同预防大肠癌的发生。当癌肿在直肠腔内突出并生长时,它会使肠腔变得相对狭窄。在排便时,大便可能会呈现细窄的形态,甚至出现扁平的形状。有时候,这些变形的大便表面还会附着一些血丝,这些都是身体发出的警示信号,不容忽视。
兰平指出,要想在生活中远离大肠癌的威胁,改进饮食习惯是重要的一步。为了健康,我们需要合理安排每日的饮食,让餐桌更加丰富多彩。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这些食物不仅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还有大量的粗纤维。这些营养成分都有助于维持肠道的正常功能,促进废物的排出。
在日常饮食中,粗粮和杂粮的重要性也不容忽视。主食不应仅仅局限于精细的粮食制品,而应该适当地增加粗粮和杂粮的比例。这样可以使我们的饮食更加均衡,更加有益健康。我们也要改变以肉类和高蛋白食物为主食的习惯。虽然这些食品含有丰富的营养,但是过量摄入可能会对身体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预防大肠癌,我们应该尽量减少高脂肪食物的摄入,特别是要控制动物性脂肪的摄入量。这些都是预防大肠癌的重要措施。通过坚持这些健康饮食习惯,我们可以远离大肠癌的威胁,让身体保持健康和活力。
(,如需转载请遵守版权法规。如有内容合作需求请联系我们。)联系方式:电话 (违者必究)。通过这些简单的预防措施,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健康,远离疾病的威胁。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为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