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头溢液小心是乳腺癌 乳腺癌如何自检
在乳腺疾病中,乳头溢液是一种常见的症状,特别是在非妊娠期和非哺乳期,当轻轻挤压乳头时,可能会有液体流出。这一现象的出现在统计上占乳腺疾病的3%~14%,其发生率仅次于乳腺肿块和乳房疼痛。对于出现的乳头溢液,我们需要注意其背后的几种可能的乳腺疾病原因:
乳管内乳头状瘤,此病多见于40岁至50岁的人群。大约75%的瘤体生长在乳头的附近部位。这种瘤体虽小,但由于其带蒂并有绒毛,且富含薄壁的血管,因此容易出血。通过化验检查,我们可以在溢液中寻找到瘤细胞。在仔细触摸乳房时,患者可能会发现乳晕下有一樱桃大小的包块,质感柔软、光滑并且活动。
是乳腺导管扩张症。部分患者在早期的主要症状就是乳头溢液。这些溢液的颜色多为棕色,少数为血性。化验检查可见大量的浆细胞、淋巴细胞,而瘤细胞则很少见。此病好发于40岁以上的非哺乳期或绝经期妇女。在溢液发生的乳晕区域,可能会出现与皮肤粘连的肿块,其直径通常小于3厘米。同侧的腋窝淋巴结可能会肿大、质软、并伴有触痛。如果发生感染,肿块部位会出现红、肿、热、痛的炎症表现。
乳房囊性增生也是常见的原因之一,此病多见于育龄妇女。部分患者的乳头溢液可能是黄绿色、棕色、血性或无色的浆液样。化验检查溢液内并无瘤细胞存在。此病的两大特点:一是乳房周期性的胀痛,这种疼痛在月经前期尤为明显,严重的可能会影响工作和生活;二是乳房肿块通常为多发,可能局限于一侧或双侧,也可能分布于整个乳房。这些肿块呈结节状,大小不一,质地坚韧而不是硬邦邦的,与皮肤无粘连,与周围组织的界限不清。在月经后,这些肿块可能会有所缩小。
我们不得不提乳腺癌。部分乳腺癌患者的乳头溢液可能是鲜红或暗红色的,有时也可能出现清水性溢液,无色透明,偶有粘性,溢出后不留痕迹。化验检查溢液内可以找到癌细胞。乳腺癌的两个发病高峰分别在45岁至49岁和60岁至64岁。其起病缓慢,患者在无意中可能发现乳房肿块,多数位于内上限或外上限,无痛感,逐渐增大。晚期病变部位可能出现橘皮样的皮肤改变及卫星结节,腋窝淋巴结可能会肿大、质硬,随着病程的发展而融合成团。
关注女性健康:乳房溢液与乳腺癌自检
女性的乳房,是生命的赋予者,也是情感的寄托。乳房的健康问题,却不容忽视。今天,我们来谈谈乳头溢液与乳腺癌自检的重要性。
让我们了解一下乳头溢液。这是乳房的一种症状,可能表现为多种类型:生理性溢液,如断奶后或流产后的近期;脓性溢液,可能是导管扩张症、浆细胞性乳腺炎等;淡黄色溢液,几乎见于各种乳腺疾病,尤其以乳腺增生症为多见。但血性溢液和清水性溢液则更为危险,可能是乳腺癌的信号。其中,血性溢液的颜色可能是鲜红色、咖啡色、淡黄色、褐色等,应高度警惕。而清水性溢液可能是乳腺癌的早期表现,应进一步检查。
乳头溢液的出现频率和种类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健康信息。如果出现此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进行溢液涂片细胞学检查等多种诊断方法。选择性病变导管造影检查是鉴别乳头溢液良恶性的重要手段,能为医师提供准确的手术切除范围定位。
那么,作为女性,如何自我检查乳腺癌呢?要提高自我检查的意识。特别是在40岁左右,乳腺癌的高发年龄阶段,更应该对自己的乳房健康负责。洗澡后,对着镜子,观察双侧乳房是否对称,外形有无异常,乳房皮肤有无凹陷及橘皮样水肿等。用五指并拢轻轻触摸乳房,判断是否有异常。检查时,以逆时针方向由内上开始依次检查内下、外下、外上、乳晕区,注意不要遗漏任何部位。压迫乳晕观察是否有溢液排出,若有则需进一步观察其颜色及性质。
除此之外,女性朋友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乳房的健康。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均衡的饮食,适量的运动,以及良好的心态,都是预防乳腺癌的重要因素。如果发现乳房有任何异常,一定要及时就医,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提高乳腺癌患者生存率的关键。
女性的乳房健康需要我们的关注和呵护。了解乳头溢液的意义,掌握自我检查乳腺癌的方法,为自己的健康负责,是每个女性应该做到的。希望每位女性都能关注自己的乳房健康,远离乳腺癌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