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数癌症适宜微创介入治疗
近年来,全球肿瘤疾病的发病率持续上升,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数据显示,新确诊的肿瘤患者在不断增加。恶性癌症已经成为人类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其中肺癌、胃癌、肝癌等实体瘤更是居于疾病排行榜的前列。传统治疗方式虽然多样,但创伤较大,现代医学在微创介入治疗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尤其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微创介入治疗逐渐替代了部分损伤较大的传统治疗方式。何为微创介入治疗?哪些肿瘤适合这种疗法呢?
大多数实体瘤都适合微创介入治疗,包括肺癌、肝癌等。许多人误以为微创介入治疗仅适用于晚期肿瘤患者,其实不然,早期肿瘤患者同样可以通过微创介入治疗达到治疗目的。微创介入的概念广泛,包括血管介入治疗、微波消融、射频消融、氩氦刀等多种治疗方式。除恶性肿瘤外,一些良性疾病如血管瘤、子宫肌瘤等也能通过介入治疗取得良好效果。我们科室还擅长处理外周血管疾病,如主动脉疾病、肾动脉狭窄等,均可通过介入治疗获得有效缓解。
在恶性肿瘤的介入治疗中,血管性介入治疗尤为重要。它通过在肿瘤供血动脉内灌注抗癌药物及血管堵塞物质,使药物直接作用于病灶局部。此类治疗包括肿瘤动脉化疗术、栓塞术和化疗栓塞术。
对于恶性肿瘤的化疗,其疗效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肿瘤局部的药物浓度及作用时间尤为关键。介入治疗为恶性肿瘤的动脉序贯化疗提供了有效方法。具体而言,选择性动脉灌注化疗是通过细导管将抗癌药物直接注入肿瘤的供血动脉内,使药物迅速作用于肿瘤组织。这种治疗方法就像是精准除草,使肿瘤快速坏死。选择性动脉栓塞术通过栓塞肿瘤供血动脉来阻断其营养供应,使瘤体缩小,有利于手术切除并减少术中出血。对于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结合动脉灌注疗法可起到较好的姑息治疗效果,缓解患者疼痛和出血症状,延长生存期。
化疗栓塞术是近年的新兴疗法,它将抗癌药物和栓塞剂通过导管直接注入肿瘤动脉。这一方法既栓塞了肿瘤组织末梢分支,阻断了血供,又使药物在肿瘤区缓慢释放,发挥局部化疗作用。这种疗法的优势在于:一方面,高浓度药物直接作用于局部,发挥最大的抗肿瘤作用,同时全身毒副作用较小,使更多患者能够接受;另一方面,通过阻断肿瘤的供血血管,使其失去血供而“饿死”。这一技术特别适用于不宜手术或失去手术机会的肝、肺、胃等部位的恶性肿瘤患者。微创介入治疗为肿瘤患者带来了新希望,其疗效显著且副作用较小,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非血管性介入治疗:医学影象设备下的精准诊疗技术
在医学的广阔领域中,非血管性介入治疗正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许多疾病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手段。借助先进的医学影象设备,如X射线、CT、B超以及MRI的精准导引,非血管性介入治疗通过血管以外的途径,如人体生理腔道的自然开口或直接经皮穿刺脏器,为众多疾病患者带来希望。
这种独特的经皮非血管介入技术,在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方面,表现出了显著的优势。它不仅安全有效,而且并发症相对较少,为肿瘤患者提供了更为广泛的治疗选择。
肿瘤非血管介入诊疗技术如同一位细致的艺术家,在医学影象设备的辅助下,施展出多种技艺。其中包括经皮穿刺活检技术,主要用于全身各部位肿瘤性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为医生提供准确的病情判断依据。
还有管腔扩张和内支架成形术,经皮穿刺瘤内注药术以及经皮多电极射频消融术等。这些技术在胆道系统、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梗阻的治疗及实体瘤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其中,管腔扩张和内支架成形术能够帮助患者解决因管道狭窄或阻塞而引发的问题,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而经皮穿刺瘤内注药术和多电极射频消融术则是直接针对肿瘤进行治疗,通过向肿瘤内部注入药物或利用射频能量消灭肿瘤细胞,达到治疗的目的。
非血管性介入治疗是一项结合现代医学影像技术和医疗技术的创新治疗方式,它为许多疾病患者带来了希望,让他们在面临疾病时不再恐慌。这种治疗方式的出现,无疑为现代医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