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肺癌领域
1. EGFR/HER2靶向药物
强生公司的埃万妥单抗(针对EGFR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已在国内获批,联合疗法可显著延长生存期。百利天恒的BL-B1D1是全球首个EGFR/HER2双抗ADC药物,覆盖非小细胞和小细胞肺癌。
科伦博泰的芦康沙妥珠单抗针对EGFR突变晚期患者,生存期数据优异。
2. 免疫联合疗法与ADC药物
复宏汉霖的HLX43(PD-L1 ADC)对PD-1耐药患者客观缓解率达38.1%,且无需生物标志物筛选。
得福组合(贝莫苏拜单抗+安罗替尼)使肺鳞癌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达10.12个月。
二、乳腺癌领域
1. HER2靶向突破
杭州自主研发的泰瑞西利(一类创新药)可将局部晚期/转移性乳腺癌进展风险降低63%,为浙江省首个获批的同类药物。
阿斯利康的Enhertu一线治疗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效果显著。
2. 医保覆盖扩大
8201(爱迪色药)及曲妥珠/帕妥珠双靶皮射剂纳入医保,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三、血液肿瘤及其他
1. 多发性瘤
强生的塔奎妥单抗客观缓解率63%-69%,中位无进展生存期11.3个月。
天境生物的菲泽妥单抗(CD38抗体)显著降低输注反应时间。
2. 创新疗法
国产抗癌硼药(BNCT疗法)完成三期临床,对头颈癌、脑胶质瘤等疗效显著,肿瘤缩小率超70%。
CAR-T疗法如复星医药的CD19 CAR-T预计2025年上市。
四、趋势与挑战
2025年新药呈现两大方向:肿瘤精准治疗(双抗、ADC药物)和代谢性疾病拓展(如GLP-1类)。尽管部分药物价格较高(如BNCT单次治疗约8-12万元),但医保覆盖和本土研发加速正在改善可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