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AR-T细胞疗法(120万元/针)
该疗法属于免疫细胞治疗,通过基因改造患者自身的T细胞来精准杀伤肿瘤细胞,目前主要适用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如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等),对实体瘤(如肺癌、胃癌)尚缺乏明确疗效证据。
国内已有位患者接受治疗,部分病例实现癌细胞完全清零,但需注意可能引发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等严重副作用。
进展:2025年4月中国科学家研发的"现货型"CAR-T疗法将成本降至10万元/针以下,通过健康供体T细胞批量制备,5名临床试验患者均实现完全缓解。
2. 其他高价抗癌针剂
20万元/针的肺癌新药存在,但具体疗效需结合临床评估,单纯价格无法判断有效性。
进口抗癌针剂价格高昂(如20万元/针)与研发成本、市场垄断及医疗资源分配有关,部分患者因经济压力放弃治疗。
3. 治疗选择建议
癌症治疗费用差异较大:手术约1-10万元,化疗周期5000-1万元/次,靶向治疗每月5000-2万元(医保报销后可能降至几百至几千元)。
早筛早治存在争议:部分研究发现过度筛查可能将惰性肿瘤患者纳入治疗体系,而死亡率未显著降低。
当前抗癌治疗呈现多元化趋势,除高价针剂外,全球已有10款癌症疫苗获批临床,覆盖肺癌、前列腺癌等癌种,部分疫苗显示预防80%实体瘤的潜力。建议患者根据癌症类型、分期及经济条件,在专业医师指导下选择个体化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