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治疗原则与核心方法
1. 手术治疗
早期患者:优先选择根治性手术切除,若肿瘤未侵犯肛门括约肌且距肛缘5cm以上,可尝试保肛手术(如Dixon术式)。
中低位直肠癌:若肿瘤距肛缘5cm以内或侵犯括约肌,可能需切除肛门并行腹部造口(Miles手术)。
局部晚期患者:术前可能需新辅助放化疗缩小肿瘤,提高手术切除率和保肛概率。
2. 辅助治疗
放化疗:术后根据病理分期选择辅助放化疗,化疗以氟尿嘧啶类药物为基础,可联合奥沙利铂等。
靶向与免疫治疗:MSI-H/dMMR型患者可考虑免疫治疗,其他类型可能联合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如瑞戈非尼)。
二、分阶段治疗方案
1. 早期(T1-T2, N0)
内镜下黏膜切除或局部手术,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
2. 中晚期(T3-T4或淋巴结转移)
术前新辅助放化疗(如FLFOX方案)→手术→术后辅助化疗。
3. 晚期(远处转移)
以全身治疗为主,如化疗联合靶向药物,局部转移灶可考虑介入或放疗缓解症状。
三、保肛与生活质量
保肛条件:肿瘤距肛缘≥5cm、未侵犯括约肌且新辅助治疗后降期成功。
造口护理:若需造口,需定期更换造口袋并预防皮肤感染,现代技术已显著改善生活质量。
四、术后防复发措施
定期随访:术后2年内每3-6个月复查肠镜、CT等。
中医辅助:部分患者可结合中药调理,减轻放化疗副作用并增强免疫力。
注:具体方案需由多学科团队(外科、肿瘤内科、放疗科)评估制定,早期诊断和治疗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