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如何发现与治疗
鼻咽癌是中国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约46.9%的鼻咽癌病例发生在中国。其发病率具有鲜明的流行病学特征:在地域上,华南、西南省份的发病率较高;在种族方面,蒙古人的发病率在四大种族中居高不下,部分家庭中也存在较高的发病率。
鼻咽癌的临床表现多样,主要包括鼻塞、血鼻涕、耳鸣、耳聋、头痛、面部麻木、复视以及颅神经麻痹等症状。在疾病的早期,可能出现间歇性、进行性和持续性的鼻塞,以及擤鼻涕时带血的情况。部分患者在早期还会出现耳鸣、耳闭塞和听力下降,这些症状有时容易与分泌性中耳炎相混淆。当鼻咽癌发展到颈部时,约有60%的患者会出现颈淋巴结肿大,这时病情通常已经由单侧发展至双侧。当鼻咽癌隐藏于鼻咽深处时,其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或症状不典型,这时只有在进行常规体检或普查时才能发现异常。当发现上述症状和体征时,应提高警惕,及时就医。
对于鼻咽癌的治疗,由于其对于放疗的高度敏感性,目前主要采用放疗或以放疗为主的综合治疗。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特别是IMRT技术的广泛应用,鼻咽癌的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得到了显著提高。对于早期病变,其局部控制率甚至可以达到90%以上。除了放疗和化疗,手术、分子靶向药物以及免疫治疗也在部分病例中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预后方面,鼻咽癌的治疗效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患者的年龄、性别、人种等都与预后相关。除此之外,疾病的分期、病理类型、肿瘤体积以及治疗的方式、总剂量、化疗与否等因素也会对预后产生影响。近年来,免疫治疗的加入为复发或远地转移的患者带来了生存的希望,甚至可能显著延长生存期。
鼻咽癌的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和综合干预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在面对这一疾病时,我们应保持警惕,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建议,并关注自身身体的变化,以期实现最佳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