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道伴癌综合征的病因
胃肠道癌综合征中最典型的表现为蛋白质流失的胃肠道疾病。这种现象的生理学研究揭示了一个事实:在正常生理条件下,胃肠道蛋白质的损耗是微不足道的,仅占血浆白蛋白和球蛋白分解的10%。当胃肠道出现蛋白质丢失时,情况则截然不同。
蛋白质丢失性胃肠道疾病的发病机制多元且复杂。胃肠黏膜的糜烂或溃疡可能导致蛋白质的渗出或漏出。黏膜细胞的损伤或缺失会破坏细胞间的紧密连接,增加黏膜的通透性,使得血浆蛋白能够渗入肠腔。肠淋巴管的堵塞也会导致肠间质压力升高,使得富含蛋白质的肠间质不仅无法被保留,还会溢出并进入肠腔,造成损失。
对于由肠炎引起的蛋白质流失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这可能是由炎症区域细胞外液和炎症液体的渗出导致的。在正常状况下,泄漏到胃肠道的血浆蛋白并不多,估计低于血液循环中的6%,仅相当于这些血浆蛋白日常分解率的10%-20%,其中90%在消化后会被再次吸收。在正常情况下,胃肠道的分解代谢在血浆蛋白的总分解代谢中并不占据重要地位。
在蛋白质丢失性胃肠道疾病中,血浆蛋白从胃肠道的损失会远超正常损失。胃肠道蛋白质的日降解率可能高达血浆蛋白循环总量的40%-60%。当蛋白质从胃肠道流失时,无论蛋白质的分子量大小都会从胃肠黏膜泄漏。合成速率较慢的血浆蛋白,如白蛋白和IgG,下降更为明显。即使身体进行补偿合成,其能力也有限。肝脏合成白蛋白的速率最多只能提高一倍。IgG免疫球蛋白的合成并不受血浆浓度降低的刺激,白蛋白和IgG的血浆浓度在本病时下降程度最为严重,患者常患低白蛋白血症。
丢失到胃肠腔的蛋白质在肠腔内被分解为氨基酸和肽,然后再次被吸收到血液循环中,为机体提供氮源。如果丢失到胃肠道的蛋白质量较多、进入肠道的速度较快或肠蠕动较快,就会有大量的蛋白从肠道排出。因肠淋巴管阻塞而导致的蛋白质丢失还可能伴随着血淋巴细胞的减少。除此之外,其他血浆成分如铜、钙、铁、脂质等也可能从胃肠道丢失。
蛋白质丢失性胃肠道疾病是一种严重的病症,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了解其发病机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这一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