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的术后要注意的地方
乳腺癌手术,是一个既重要又复杂的手术过程。术后患侧胸部和腋下安置的引流管,它们是康复过程中的重要角色。想象一下,经过乳腺癌根治术后,腋部的淋巴结被清扫,导致大量的淋巴管断裂。这不仅可能让淋巴液在皮下积聚,手术时的渗血也会同时渗入皮下。为了确保这些积聚的液体能够顺利排出,引流管被放置在关键位置,并使用持续的负压吸引,不断吸出积聚的液体,让皮瓣紧贴创面,从而促进伤口愈合,防止皮瓣坏死和感染。术后的护理过程中,我们需要时刻关注引流管的状态,经常挤压以防止血块堵塞或引流管受到压迫、扭曲等。甚至在翻身时,也需要控制幅度,避免引流管滑脱,确保引流管的畅通无阻。
这场手术过后,患者的饮食营养需求也显得尤为重要。由于手术创面较大,渗血渗液多,体液的消耗也大,所以患者需要摄入高蛋白、易消化的食物,以及丰富的维生素和多种蔬菜、水果。这些食物有助于机体体力的恢复,促使创面愈合,更能承受术后的辅助治疗。
谈及化疗阶段,那是一场与癌细胞的持久战斗。在这个过程中,患者需要注意各种化疗药物可能带来的毒副作用。由于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之间的代谢差异并不显著,因此所有的抗癌药物都可能对正常组织造成损害。乳腺癌化疗的主要反应包括恶心、呕吐、脱发、心脏损害、抑制、感染以及肠道反应等。面对这些副作用,患者需要坚持化疗期间的饮食原则:多饮水以减轻药物对肾脏的损害,饮食上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听听音乐或看看文艺书刊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它们能帮助患者减少对药物的恐惧感,放松大脑从而调整紧张情绪,确保化疗的顺利进行。
除此之外,术后患肢的功能锻炼也极为重要。由于乳腺癌手术中可能涉及胸大肌及神经的切除,加上腋下淋巴结清扫导致的淋巴回流受阻,患者可能会出现上肢抬起困难和水肿等问题。术后早期开始的上肢功能锻炼显得尤为重要。一旦手术疤痕形成后再进行锻炼,效果往往会大打折扣。通过合理的锻炼,我们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恢复上肢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术后康复指南:呵护患肢,舞动生活
手术完成后,恢复的过程需要您积极的参与和耐心的等待。患肢的功能锻炼是术后康复的关键环节,它不仅能帮助您更快地恢复活动能力,还能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让我们深入了解术后患肢功能锻炼的要点和保护方法。
术后患肢功能锻炼要点
1. 术后24小时活动腕关节,轻轻转动手腕,有助于血液循环。
2. 术后第一天开始,尝试简单的伸指、握拳动作,这是基础中的基础。
3. 术后第二天至第三天,逐渐尝试屈肘屈腕动作,以及坐位时的前臂伸屈动作。
4. 术后第三至五天,尝试用患肢手摸同侧耳和同侧肩,这有助于手臂的灵活度提升。
5. 五至七天内,您可以开始练习肩关节的抬举动作,尝试将肩关节抬至90度。
6. 术后一周至十天,逐渐练习患肢上举,进行“爬墙”运动。随着恢复,您可以逐渐增加运动量。
7. 十天之后,每天数次练习“吊环”运动,加强肌肉力量。
术后患肢的保护
手术后的患肢极为脆弱,需要我们倍加呵护。由于淋巴回流受阻,患肢可能会出现水肿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您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 避免在患肢进行抽血、静脉注射等操作。
2. 患肢不提重物,避免过度负荷。
3. 保持患肢皮肤的完整,避免破损和感染。
4. 避免蚊虫叮咬患肢,以防引发炎症。
遵循以上的锻炼要点和保护方法,相信您的康复之路将更为顺利。每一天的进步都是向健康生活迈进的一大步。请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配合康复计划,早日康复,舞动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