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即时杀伤力与长期影响
1. 核弹
瞬时破坏:一枚10万吨当量的核弹爆炸时,距离爆心1.5公里处的核辐射剂量即可达到致死水平(4-5Sv),中心温度超2750℃,人体可能瞬间气化。
长期效应:核辐射可导致癌症、畸形等慢性病变,广岛核爆幸存者的实体癌死亡风险比未暴露者高42%;核冬天可能引发全球气温下降和农业崩溃。
2. 癌症
全球负担:2022年全球癌症死亡973万人,肺癌占18.7%,中国年死亡病例达257万。
治疗进展:靶向治疗如α核素氯化镭[223Ra]可精准杀灭癌细胞,国产钇-90微球将肝癌治疗费用降至进口价1/3,但晚期患者仍面临高死亡率。
二、可控性与防御难度
核弹:现代从发射到命中仅需20-30分钟,普通人需在警报后迅速躲避至地下设施,否则生存率极低。
癌症:通过早期筛查(如PET/CT)和健康管理可降低风险,但部分癌种(如癌)仍缺乏有效疗法。
三、数据对比
| 指标 | 核弹 | 癌症 |
||-|-|
| 年致死量(全球) | 潜在数千万(若全面核战) | 973万(2022年) |
| 幸存者后遗症 | 辐射病、基因突变 | 复发、转移 |
| 预防/治疗手段 | 国际裁军、防空洞 | 筛查、靶向药、免疫疗法 |
核弹的恐怖在于其毁灭性瞬时杀伤和不可逆的生态影响,但发生概率低;
癌症的威胁更普遍且持续,但通过医学进步可部分控制。
两者本质不同,核弹是人为可控的极端灾难,癌症则是人类需长期对抗的疾病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