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作用对象不同
真菌药:针对外部入侵的真菌微生物,通过破坏真菌细胞膜(如抑制麦角固醇合成)或干扰其核酸代谢来杀灭或抑制真菌生长。常见药物包括唑类(如氟康唑、伏立康唑)、多烯类(如两性霉素B)等。
抗癌药:针对人体自身异常增殖的癌细胞,通过抑制细胞分裂、诱导凋亡或阻断信号通路等方式发挥作用。例如化疗药物(如柔红霉素)、靶向药(如伊马替尼)及免疫疗法药物。
2. 治疗目标差异
真菌药:主要用于治疗浅部(如皮肤癣)或深部(如肺部曲霉病)真菌感染,多数感染可通过规范用药治愈,但对免疫缺陷患者可能需长期治疗。
抗癌药:用于控制恶性肿瘤的生长、转移,治疗难度大,常需综合手术、放疗等手段,且易复发,需长期管理。
3. 药物分类与代表药物
真菌药:
唑类:氟康唑(念珠菌感染)、伏立康唑(曲霉病)。
棘白菌素类:卡泊芬净(深部真菌感染)。
多烯类:两性霉素B(重症感染首选)。
抗癌药:
化疗药:如紫杉醇(破坏微管)。
靶向药:如伊马替尼(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中药辅助:如灵芝多糖(调节免疫)。
4. 副作用与注意事项
真菌药:常见肝毒性(唑类)、肾损伤(两性霉素B),需监测血药浓度。
抗癌药:副作用更广泛,包括抑制、消化道反应等,部分靶向药可能引发特异性不良反应(如皮疹)。
5. 特殊交叉情况
少数情况下,真菌感染(如曲霉病)可能与肺癌混淆,需通过影像学和病理鉴别。某些真菌衍生成分(如真菌多糖)被研究用于辅助抗癌,但属于辅助疗法,非直接抗肿瘤。
若需具体药物选择或治疗方案,建议结合临床诊断并咨询专业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