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低蛋白血症引起的水肿
治疗措施:通过静脉输注人血白蛋白纠正低蛋白血症,同时加强营养支持(包括静脉营养和肠内营养),以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缓解水肿。
注意事项:需监测肝功能和白蛋白水平,避免电解质紊乱。
2. 淋巴回流障碍(如术后或肿瘤压迫)
治疗措施:
物理疗法:使用弹力袜或绷带加压,促进淋巴液回流。
手术干预:对于严重病例,可考虑淋巴管静脉吻合术或减容手术,分阶段改善淋巴回流。
日常护理:抬高患肢高于心脏水平,减少重力影响。
3. 静脉血栓导致的水肿
治疗措施:需在血管外科指导下进行抗凝治疗(如肝素、华法林),同时制动患肢以防止血栓脱落。
风险提示:癌症患者本身为高凝状态,需警惕血栓复发。
4. 心功能不全或器官衰竭
治疗措施:针对心衰、肾衰等原发病因,可能需利尿剂(如呋塞米)、血液透析或心脏支持治疗,但需谨慎使用利尿剂以避免电解质紊乱。
辅助手段:抬高下肢、限制钠盐摄入。
5. 中医辨证治疗
分型用药:
水湿侵疾型:胃苓汤、五皮饮加减(苍术、陈皮等)。
脾肾阳虚型:真武汤或实脾饮(附子、干姜等)。
调理建议:结合利尿中药(如泽泻、车前子),注意饮食清淡及适度运动。
6. 其他综合措施
抗感染治疗:若水肿由感染引起,需联合全身或局部抗生素。
肿瘤控制:针对原发肿瘤进行化疗、放疗等系统性治疗,缓解压迫或代谢异常。
心理支持:晚期患者可能需结合舒缓治疗,改善生活质量。
注意事项
个体差异:水肿原因可能多重叠加(如低蛋白合并血栓),需综合评估。
- 预后差异:通过有效治疗,部分患者生存期可延长1-2年,但终末期患者可能仅能短期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