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考验下的独居老人
在冬日的北京,一位名叫陈华的八旬老人引发了我们关注。在12月11日,他发起了低烧,抗原检测显示阳性,体温一度升至39℃。他的女儿远在国外,无法在身边照顾,他和老伴儿相依为命,面临着疫情的严峻挑战。
这是一个特殊的时期,病毒悄无声息地侵袭着每一个角落。对于独居老人来说,他们处在“保护网”最脆弱的位置。他们可能不清楚新冠的症状,家中没有防疫物品,甚至可能没有养成洗手等防疫习惯。汹涌的感染浪潮对他们而言,不仅是身体的考验,更是心理的考验。
以陈华为例,他的侄女邓方淑接到他的求药电话时,发现他的声音比平时更快一些。邓方淑心急如焚,她在广州四处寻找药品,跑了四家药店才凑齐三种药。寄药的过程同样困难重重。她在社交平台上发出求助帖,最终依靠热心网友的帮助,才将药品送到老人手中。
同样值得关注的是,尽管病毒的致病力已经减弱,但一些老人内心的恐惧仍然根深蒂固。辽宁省新民市南塔社区的工作人员李广斌表示,“这个弯不容易转过来。”这意味着我们需要更多的耐心和理解来帮助他们度过这个特殊时期。
在这一波疫情中,香港的数据令人震惊。在第五波疫情中,截至2022年12月21日,死亡人数为11076人,其中超过95%的死亡个案为60岁及以上老人,死亡病例年龄中位数为86岁。这些数据提醒我们,老年人是疫情中最脆弱的群体之一。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指出,独居老人是处在“保护网”最脆弱的位置。病毒的高传染性和快速传播过程使得感染风险增强,对任何人来说,包括独居的老人,都是如此。他强调独居并不意味着与社会隔绝,我们需要更多地关注和帮助独居老人。
回想王福来的故事,这位80岁的老人住在北京某小区,她左眼失明,右眼也模糊看不清。疫情的蔓延让她感到不安。她询问邻居和社区工作人员关于阳性感染者的信息,时刻警惕着疫情的发展。她的生活因疫情而发生改变,社区的老年驿站停止供应午餐,她只能通过点外卖解决吃饭问题。她在楼栋微信群中写下自己的近况,感叹生活的无常。幸运的是,三天后她安然退烧。然而侄女邓方淑也在思考一个问题:如果是农村的老人求助又会是什么情况?
在这个特殊的时期里让我们共同关注独居老人的健康与心理需求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支持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关怀。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我们都应该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共同度过这个艰难的时期。在这个被新冠病毒席卷的世界里,老年人面临着许多独特的挑战。尤其是在农村地区,像章槐叶这样的独居老人更是处在疫情的焦点之中。他们的故事充满了生活的真实与生命的脆弱,同时也透露出疫情下人们心理的复杂与情感的起伏。
章槐叶老人生活在绍兴市的偏远山村,村里的老人们似乎已经习惯了疫情的侵袭,仿佛这场疫情并未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太多改变。老人的内心其实充满了对疾病的恐惧和对未来的不确定。他的儿子在城市工作,口风已经悄然改变,开始提醒母亲注意防护。章槐叶自己也清楚,一旦感染,对于身体虚弱的她来说就是危险的。她有高血压、高血糖,心脏病等健康问题,并且最近还被诊断出患有卵巢恶性肿瘤。在即将进行化疗之际,疫情又给她带来了额外的担忧和困扰。化疗后的身体抵抗力更弱,更容易受到病毒的侵袭。她内心充满了担忧和恐惧,担心自己无法抵挡这场疫情的冲击。
与此在农村地区还有许多像章槐叶一样的独居老人面临着类似的困境。他们中的许多人缺乏防护知识,没有配备必要的防护设备,甚至没有获取信息的渠道来了解疫情的严重性。他们的生活环境也相对封闭,社交活动受到限制,这也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压力和孤独感。尽管有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的帮助,但由于种种原因,他们的生活依然充满挑战。老年人自身的薄弱防护意识以及基础性疾病使他们面临更多的风险,但疫情的肆虐同样考验着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有些老人担心自己成为家人的负担,而有些老人面对疫情的恐慌和无助感到更加孤独和压抑。在这种背景下,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变得尤为重要。他们需要更多的关注和照顾,需要社会的支持和帮助来应对这场疫情带来的挑战。我们需要为他们提供更多的信息和支持帮助他们度过这个难关同时我们也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关怀在寒冷的冬季,微信成为了杨红丽老人与外界沟通的主要桥梁。尽管在12月15日的采访中,她还未感染新冠病毒,但她和其他许多老年人一样,在这场疫情中需要更多的关注和关怀。
武汉长江医院的卢洁医生及其团队,曾对武汉江岸区的老年新冠患者进行过一次心理调查。他们发现,由于自身疾病和社会家庭原因,老年人在面对疫情的应激事件时,更容易产生各种负面情绪,如自卑、焦虑和抑郁等。这些情绪障碍不仅仅是因为病毒本身,更源于他们生活的环境和内心的孤独。
中国科学院院士陆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曾指出,老年人因外出减少、安全感下降等原因更易恐慌无助。他们面临的慢性病、长期生活在封闭环境、缺乏关爱照顾等压力,都会对他们的心理产生影响。尤其是焦虑和失眠的问题,在老年人中尤为突出。
杨红丽老人在日常生活中面对的一些小困扰,如买药、应对突发状况等,都体现了老年人在疫情中的脆弱和无奈。她也有自己的应对策略,比如坚持多喝白开水,信任社区工作人员等。
社区工作者如李广斌,正是社区这张“保护网”的重要一环。他们不仅为独居老人送去生活必需品,更是在他们需要紧急帮助时伸出援手。李广斌表示,如果老人有需要,他会随时放下手中的工作去帮助他们。这种对老年人的关心和关怀,正是社区应有的温度。
随着疫情的持续,全国各地都在加强对老年人的关注和关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正在对老年人的健康状况进行摸底调查。多个社区已经建立了独居老人的台账,加强了对他们的了解。一些社区还采取了发放抗疫物资、加大巡查力度等措施。尽管人手紧张,但社区工作者仍在尽力为老年人提供帮助。
面对疫情的冲击,社区在保障老年人的生活方面仍面临挑战。一些社区工作者表示,由于人手不足和资源的限制,他们在应对老年人紧急医疗需求时仍感到压力。除了社区的关怀和帮助外,我们还需要更多的社会支持和资源投入来共同应对这一挑战。我们也应该倡导更多的人关注老年人,尤其是独居老人,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陪伴。在这个寒冷的冬天,让我们一起为老年人筑起一张温暖的“保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