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并芘可诱发多种癌 远离含有苯并芘的食品
苯并芘潜伏在日常生活中的致癌幽灵
早在1775年,一位英国医生观察到烟囱工人易患阴囊癌,推测烟囱中潜藏着一位“隐形杀手”。多年后,科学家们从煤中分离出具有致癌作用的苯并芘,证实了医生的怀疑。苯并芘,这个多环芳烃的代表,因其强致癌性,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苯并芘,究竟是什么?它主要来自哪里?其实,这种致癌物质主要源于有机物在高温下的不完全燃烧,凡是冒烟的地方都可能产生苯并芘。从煤和石油的燃烧,到枯木野草的焚烧,再到工业领域的焦化、炼油、沥青、塑料生产,甚至我们日常的高温烹调食物,都有可能产生这种有害物质。汽车尾气、烟雾、工业废水、烹调油烟以及炭烤食物等都可能成为苯并芘的载体。
苯并芘进入人体并非直接致癌,而是经过一系列转化,最终产生一种名为BPDE的物质,它才是最终的致癌元凶。BPDE能与DNA结合,引发突变,导致细胞恶性转化。那么,为什么食用油中会有苯并芘呢?实际上,油籽本身并不含有这种物质,加工过程中也不会添加。食用油中的苯并芘主要来源于高温加工过程中的温度超标。当油温超过200℃时,就有可能产生致癌物。
在工厂的生产环境中,尽管对食用油的温度控制非常严格,但偶尔也会有疏忽。大家不必过于恐慌。苯并芘的致癌性需要达到一定的含量,并且长期食用才可能产生效果。根据我国的卫生标准,食用油中苯并芘的含量上限为10μg/kg。而在生活中,苯并芘还存在于高温长时间烹调的食物、碳黑和煤燃烧的烟气、烟雾、汽车尾气、塑料等产品中。
动物实验证明,长期吸入或食用含苯并芘较高的食物易诱发肺癌、肝癌、肠胃道癌症等。日常生活中,含有苯并芘的物质主要有:
1. 高温油炸食品:多次使用的高温植物油、油炸过火或爆炒的食品都可能产生苯并芘。焦煳的食品中的含量更是增加10-20倍。
2. 炒菜油烟:食油加热到270摄氏度时产生的油烟中就含有苯并芘。值得注意的是,错误的炒菜方式,如等到锅里油冒烟才放菜、炒完一道菜后不刷锅就接着炒等,都可能增加苯并芘的摄入风险。
面对这个潜伏在日常生活中的致癌幽灵,我们需要提高警惕,注意日常饮食和生活习惯,尽量避免接触和摄入含苯并芘的物质。健康的生活方式才是远离癌症的关键。熏烤食品与致癌物苯并芘的隐秘关联
在我们日常的食物中,有一种不可忽视的致癌物质苯并芘。它在何处隐藏,如何潜入我们的饮食中呢?让我们一起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让我们关注熏烤食品。熏烤所用的木炭本身便含有少量的苯并芘。当这些木炭在高温下燃烧时,苯并芘便可能伴随着烟雾侵入食品中。被熏烤的鱼或肉自身含有的糖和脂肪在不完全燃烧的情况下,也会产生苯并芘。我们在享受美味的熏烤食物时,也要警惕其中潜藏的苯并芘风险。
接下来,我们要留意的是印刷行业中使用的油墨。油墨中含有一种名为炭黑的物质,而炭黑则含有多种致癌的多环芳烃,其中苯并芘的含量尤为较高。在日常生活中,若食品包装纸的油墨未干透,便可能直接污染食品。更有一些人习惯用报纸包裹草莓、大白菜等食材以保鲜,这样更容易使食材接触到苯并芘。我们在食用前要确保食品包装的油墨已经干燥,避免不必要的健康风险。
我们还需要注意的是汽车尾气。汽车尾气中含有较多的苯并芘,这一物质在排放过程中可能扩散到空气中,进而污染我们的食物和环境。为了减少这种污染,我们应该尽量选择公共交通、骑行或步行等环保出行方式。
苯并芘这一致癌物质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尤其是在熏烤食品、油墨以及汽车尾气中。我们需要提高警惕,注意防范,以保护我们的健康。我们也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如何有效减少这些物质在生活中的存在,为我们的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