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每年食管癌致死约15万 多在40岁以上发病

癌症预防 2025-08-13 15:14癌症预防www.aizhengw.cn

在2015年的一个秋日,南方医科大学肿瘤中心迎来了一位特殊的病人。这位来自潮汕地区的53岁男子,因吞咽困难被确诊为食管癌。这个消息对他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他无法想象平日里健康的父亲怎会突然患上癌症。现实总是残酷的,他立刻向南方医科大学肿瘤中心光动力治疗中心的主任李黎波教授寻求解答。

李黎波教授是此领域的权威专家,据他介绍,食管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肿瘤。在全球范围内,每年有数万人死于这种病症。而在我国,特别是潮汕地区和河南林县,食管癌的发病率相对较高。该病症的典型症状为进行性吞咽困难,从难咽干的食物开始,到最后的流质甚至水都无法咽下。

对于食管癌的成因,教授指出,“病从口入”,饮食习惯在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许多年轻人喜欢趁热吃,麻辣烫、火锅等美食都是他们的最爱。而在潮汕地区,人们偏爱煎炸食品和热茶,这种不良饮食习惯可能导致食管黏膜反复烫伤和修复,从而引发食管癌。

李黎波教授强调,食管癌可能与其它食管疾病有关。长期患有食管慢性疾病的人,炎症性损害可能导致鳞状上皮化生,从而增加患食管癌的风险。对于疾病应该做到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

动物实验证明,亚硝胺类化合物具有致癌性。在我国食管癌高发地区,人们摄入的亚硝酸胺类化合物更多。李黎波教授提醒,这类化合物在腌制品、烧烤、熏制食品、油炸食品、霉变食物以及隔夜饭菜中含量较高。应尽量减少食用这些食品,远离亚硝酸胺类化合物。尤其是在潮汕地区,应少吃富含亚硝酸胺类化合物的咸鱼和鱼露。

除了避免致癌物质,日常饮食也需要均衡。最新调查显示,某些地区如河南林县当地饮用水中的微量元素含量偏低,可能与食管癌的发生有关。应多吃新鲜蔬果和粗粮,以保证微量元素的均衡摄入。

对于患者关心的遗传问题,虽然基因在食管癌的发病中起到一定作用,但并非绝对。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可以有效降低患病风险。李黎波教授提醒大家,要保持警惕,注意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定期进行体检,早期发现和治疗食管疾病,以降低食管癌的发生风险。

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引起大家对食管癌的重视,让我们共同为健康努力! 专家解读:健康饮食对于预防食管癌至关重要

李黎波教授明确指出,食管癌显现了明显的家族聚集现象。在高发区域,连续三代或更长时间出现患病家族的情况屡见不鲜。虽然目前尚无明确的医学证据显示食管癌存在遗传关联,但教授强调,患病与家庭的饮食习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俗话说“病从口入”,这一点在食管癌的预防上显得尤为关键。

李教授建议,每个人都应该在饮食上做到“健康的吃,合理的吃”,避免因为不当的饮食导致食道不适。对于已经出现不适的症状,应及早去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避免小病拖成大病。特别是40岁以上的人群,更应该每年定期到医院进行健康查体。预防永远是最好的治疗方法。

指导专家介绍:

李黎波教授

主任医师、肿瘤学博士、硕士生导师

南方医科大学肿瘤中心(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肿瘤内二科主任兼肿瘤光动力治疗(PDT)中心主任。

担任CSCO肿瘤光动力治疗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创治疗专业委员会重要职务,同时担任《Photodiagnosis & Photodynamic Therapy》、《肿瘤防治研究》和《中华肿瘤防治》杂志的编委。

李教授在2006年建立了临床肿瘤光动力治疗专业网站,并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了30余篇文章,其中包括SCI索引文章8篇。自2011年起,李教授多次筹备并举办国际肿瘤光动力治疗高峰论坛。李教授还多次参加国际IPA(International Photodynamic Association)大会和EPPM欧洲国际光动力治疗论坛等多个国际会议,并多次在大会上发言。其医学专长包括肿瘤荧光诊断与光动力治疗,特别是在食管癌、结直肠癌、皮肤癌和鼻咽癌的诊疗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

出诊时间:周二上午

本文由(

Copyright@2015-2025 www.aizhengw.cn 癌症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