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常见筛查部位及项目
1. 肺部
低剂量螺旋CT:适用于长期吸烟、有肺癌家族史或50岁以上人群,可发现早期微小肺结节,敏感度远高于胸片。
高危人群建议每年筛查一次。
2. 消化系统
胃镜:筛查胃癌,尤其适合有幽门螺杆菌感染、高盐饮食或家族史人群。
肠镜:检测肠癌,45岁以上或高危人群建议每5年一次。
腹部彩超/CT:检查肝、胆、胰、脾等器官,结合甲胎蛋白(AFP)可筛查肝癌。
3. 乳腺(女性)
乳腺彩超/钼靶:40岁以上女性建议每年一次,高危人群可提前筛查。
4. 甲状腺
甲状腺彩超:无创无辐射,适合有结节或放射史人群。
5. 泌尿系统
泌尿系彩超/CT:筛查肾、膀胱等肿瘤,男性可加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检测。
6. 妇科(女性)
HPV检测+TCT:筛查宫颈癌,结合妇科B超检查子宫附件。
二、其他高危部位
鼻咽部:鼻咽镜+EB病毒抗体检测,适合高发地区或有家族史人群。
头颅:磁共振(MRI)检查脑部肿瘤,建议40岁以上高危人群每2-3年一次。
前列腺(男性):PSA检测联合超声,50岁以上男性建议定期筛查。
三、辅助检查
肿瘤标志物:如癌胚抗原(CEA)、CA199等,需结合影像学综合判断。
全身影像:PET-CT可用于疑似癌症的全身评估,但辐射较大,非首选筛查手段。
注意事项
筛查频率需根据年龄、家族史及风险因素调整,例如肺癌高危人群每年CT,而胃镜/肠镜可间隔3-5年。建议在医生指导下制定个性化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