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晚期疼痛(又称癌痛)是癌症患者在疾病终末阶段常见的症状,主要由肿瘤本身或治疗相关因素引发,具有多源性、持续性和高强度的特点。以下是其核心要点:
1. 疼痛的主要原因
肿瘤直接侵犯:癌细胞生长压迫或浸润神经、血管、脏器等组织,如骨转移导致骨折、肝转移刺激肝被膜神经等。
治疗副作用:手术、放疗或化疗可能损伤神经(如放射性神经炎)或引发炎症(如静脉炎)。
并发症:长期卧床导致的褥疮、血栓,或空腔脏器梗阻(如肠梗阻)。
心理因素:焦虑、抑郁等情绪可能放大疼痛感知。
2. 疼痛的严重程度
分级标准:临床将癌痛分为0-10级,1-3级为轻度(不影响生活),4-6级为中度(影响睡眠和活动),7-10级为重度(难以忍受,可能伴随绝望感)。
实际表现:约60%-75%的晚期患者经历中至重度疼痛,部分患者描述其疼痛强度超过分娩,且需依赖强效止痛药维持。
3. 疼痛的临床特点
持续性:多数癌痛为24小时不间断,随病情进展加重。
复杂性:可能混合躯体痛(如骨痛)、内脏痛(如腹腔压迫)和神经病理性疼痛(如化疗后神经损伤)。
4. 缓解与管理
三阶梯止痛法:
第一阶梯:非类药物(如布洛芬)用于轻度疼痛。
第二阶梯:弱类药物(如)用于中度疼痛。
第三阶梯:强类药物(如)用于重度疼痛,需个体化调整剂量。
综合护理:包括心理支持、物理治疗(如理疗)和并发症预防(如防褥疮)。
癌症晚期疼痛的全面管理需结合医学治疗与人文关怀,以最大限度提升患者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