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炎与脊髓癌(通常指脊髓恶性肿瘤)在症状上有显著差异,主要源于病因和病理机制的不同。以下是两者的关键区别:
1. 病因与发病机制
脊髓炎:多由病毒、细菌感染或自身免疫反应引起,导致脊髓炎症性损伤。急性起病常见,部分患者有前驱感染症状(如发热、呼吸道感染)。
脊髓癌:多为原发性或转移性肿瘤,由基因突变、化学物质暴露等导致,肿瘤压迫或浸润脊髓及神经根。病程通常呈渐进性发展。
2. 典型症状对比
运动障碍
脊髓炎:早期可能表现为脊髓休克(肌张力低下、腱反射消失),随后发展为病变水平以下瘫痪(如双下肢迟缓性瘫痪)。
脊髓癌:肌力逐渐减弱,可能出现行走不稳、持物无力,严重时瘫痪;若肿瘤压迫呼吸相关脊髓节段,可导致呼吸肌麻痹。
感觉障碍
脊髓炎:病变以下感觉消失,常伴束带感或痛觉过敏带。
脊髓癌:神经根性疼痛(放射性痛、夜间加重),后期出现麻木、触觉减退,呈“手套-袜子”分布。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脊髓炎:急性期多见尿潴留(需导尿),后期可能转为反射性排尿;皮肤干燥、无汗。
脊髓癌:括约肌失调(排尿/排便困难或失禁),可能伴随脊柱畸形(如侧弯)。
其他特征
脊髓炎:部分病例可迅速进展为上升性脊髓炎,影响呼吸和吞咽功能。
脊髓癌:可能伴随全身症状(体重下降、贫血),恶性者易转移。
3. 诊断与预后
脊髓炎:MRI显示脊髓肿胀、T2高信号,及时治疗预后较好,多数可恢复。
脊髓癌:MRI可见肿瘤占位,边界模糊(恶性);确诊需病理活检,恶性者预后较差。
脊髓炎症状多与急性炎症相关,而脊髓癌以慢性压迫和浸润为主。若出现上述症状,建议尽早就医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