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疼痛是肿瘤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根据临床实践,止痛贴剂因其使用方便、副作用较小而成为癌痛管理的重要方式。以下是关于癌症止痛贴的详细分类和应用指南。
一、现代医学常用癌症止痛贴
现代医学中,经皮给药系统在癌痛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 类止痛贴
透皮贴剂:目前公认最强的镇痛药物之一,通过皮肤黏膜吸收起效,具有缓释作用,一般72小时更换一次。其止痛作用为相同剂量的50-100倍,适合中重度癌痛。
透皮贴剂:另一种类镇痛药,通过皮肤吸收后具有镇痛作用,适用于中重度疼痛。
氢酮贴剂:适用于较严重的癌痛,属于强效类药物。
2. 非类止痛贴
双氯芬酸钠透皮贴片(ジクトルテプ):2021年上市的世界首款癌症止疼贴,属于非甾体抗炎药,贴敷后可起到全身性止疼效果,适用于各种癌症及骨科各类轻中度急慢性疼痛。
洛索洛芬钠贴剂:非甾体抗炎药,对轻度疼痛有帮助。
二、中医外敷止痛配方
中医敷贴疗法在解除癌性疼痛方面有其独特作用,以下是一些临床验证有效的配方:
1. 通用癌痛敷贴方
龙脑冰片散:龙脑0.3克,冰片0.3克,丁香油3克,以白酒调拌后外敷。
麝香止痛方:麝香0.2克研细末,以香油拌匀,敷贴痛处后温灸。
蟾蜍二黄散:蟾蜍6克,雄黄3克,姜黄0.6克,捣烂外敷。
冰片止痛方:冰片50克,白酒500毫升制成溶液,外部滴敷疼痛部位。有报道用此方治疗食管癌、胃癌骨转移引起的疼痛40例,有效率82.5%。
2. 特定癌症专用配方
肝癌贴敷方:雄黄40g,明矾40g,冰片10g,青黛40g,芒硝10g,乳没各40g,血竭20g,石见穿40g,鳖甲40g。共为细粉,每次30g,米醋20%,猪胆汁80%调敷肝区。
骨转移痛土方:天龙(壁虎)150g,阿魏150g,碾粉混合后用蜂蜜、白醋调成软膏状,敷于痛处。夏季可加入少量氟氢松软膏防止过敏。
甲状腺癌贴敷方:焙蜈蚣3条,全蝎3g,壁虎3g,蟾蜍3g,黄升丹1.5g,儿茶3g,黄药子10g,山慈菇10g,夏枯草20g,冰片10g。共为细粉,凡士林调匀涂敷。
三、使用原则与注意事项
1. 现代医学止痛贴使用要点:
贴剂需贴在平坦部位(如胸前、上臂或后背),而非"哪疼贴哪",以确保吸收均匀。
初次贴皮后8-12小时达血药峰值,最佳镇痛效果开始于10小时后。
需动态观察,根据疼痛变化调整药物,癌症发展较快,镇痛方案不是一成不变的。
2. 中药外敷注意事项:
外敷药物中常含有毒物品,只可外用不可内服,未用敷药须妥善密封保管。
中药外敷需要辨证选药,如胀痛选延胡索、川芎等活血药材;灼热刺痛用冰片、黄连粉;冷痛配伍川乌、生姜汁等。
将药材研磨成细粉,用蜂蜜、姜汁、醋或黄酒等调和成糊状,借助不同介质增强药效。
3. 联合治疗原则:
临床中常将中药贴敷与西药止痛阶梯疗法结合,轻度疼痛可单用贴敷;中重度疼痛配合小剂量止痛药,减少西药用量和副作用。
遵循WHO三阶梯止痛原则:轻度用非类;中度用弱类±非类;重度用强类±非类±辅助药物。
癌症止痛治疗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根据疼痛程度、肿瘤类型和个体差异选择合适的止痛方案,切勿自行用药。现代医学止痛贴与中医外敷方法各有优势,合理搭配使用可获得更好的镇痛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