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5年7月,癌症疫苗领域已取得显著进展,部分疫苗已获批上市或进入临床试验阶段,但整体仍处于快速发展期。以下是关键进展
一、已获批的癌症疫苗
1. 治疗性疫苗
Provenge(Sipuleucel-T):2010年获批用于前列腺癌治疗,是全球首个治疗性癌症疫苗。
Adstiladrin:2022年获批用于膀胱癌的基因疗法疫苗。
HPV疫苗:如国产九价HPV疫苗(预防宫颈癌等HPV相关肿瘤)已在中国获批上市。
2. 突破
mRNA-4157/V940:针对黑色素瘤的个体化mRNA疫苗,2025年数据显示联合PD-1抑制剂可将死亡风险降低62%,预计年内上市。
WGc-043:中国自主研发的EBV mRNA疫苗,获中美双重批准,对EBV阳性肿瘤疾病控制率达66.67%。
二、临床试验中的重点疫苗
1. 肺癌疫苗
BNT116:针对非小细胞肺癌的mRNA疫苗,已在多国启动Ⅰ期试验。
LungVax:全球首个预防性肺癌疫苗,预计2025年完成实验室开发。
2. 乳腺癌疫苗
α-乳白蛋白疫苗:针对三阴性乳腺癌,Ⅰ期试验中75%患者产生强免疫反应,安全性良好。
3. 其他癌种
DIPG新抗原疫苗:针对小儿脑瘤,Ⅰ期试验中患者中位生存期延长至15.4个月。
LK101:中国首个个体化mRNA疫苗,用于晚期实体瘤,已进入临床阶段。
三、技术挑战与未来方向
1. 瓶颈
实体瘤递送效率低、免疫抑制微环境、个性化疫苗成本高(单剂达数万美元)等问题仍需突破。
2. 趋势
联合疗法:如mRNA疫苗与PD-1抑制剂联用显著提升疗效。
通用型疫苗:BioNTech等企业正覆盖多癌种的疫苗设计。
四、全球研发概况
中美两国已有846项癌症疫苗临床试验,覆盖20余种癌种。
截至2025年,23款疫苗进入Ⅲ期临床,4款获批上市。
综上,癌症疫苗已从概念验证迈向临床应用,但大规模普及仍需时间。预防性疫苗(如肺癌、HPV疫苗)和治疗性疫苗(如mRNA个体化疫苗)共同推动着抗癌领域的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