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癌(包括子宫内膜癌和宫颈癌)的治疗方法需根据癌症类型、分期、患者年龄及生育需求等综合制定,主要包括以下方案:
一、手术治疗
1. 早期患者
宫颈癌:可行宫颈锥切术(保留生育功能)或全子宫切除术(无生育需求)。
子宫内膜癌:一期患者通常采用筋膜外全子宫切除+双侧附件切除,若存在高危因素(如肌层浸润深、淋巴结转移)需加盆腔淋巴结清扫。
2. 中晚期患者
需扩大手术范围,如广泛子宫切除术(切除子宫、部分阴道及宫旁组织)联合盆腔淋巴结清扫。
晚期可能行肿瘤细胞减灭术,但需结合放化疗。
二、放射治疗
辅助放疗:术后用于降低复发风险,尤其对中晚期或淋巴结转移患者。
根治性放疗:适用于无法手术的晚期患者,或作为同步放化疗的一部分(如宫颈癌Ⅲ期)。
先进技术:日本等国家采用质子/重离子治疗,精准靶向肿瘤并减少周围组织损伤。
三、化学治疗
适用情况:晚期、复发或转移性患者,或术前辅助缩小肿瘤。
常用方案:
单药化疗(如顺铂、紫杉醇)用于体质较弱者;
双药联合(如紫杉醇+铂类)更常见,疗效更优。
四、靶向与免疫治疗(近年突破)
1.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PD-1/PD-L1抑制剂(如帕博利珠单抗)对dMMR/MSI-H型子宫内膜癌效果显著,可联合化疗延长生存期。
双特异性抗体(如卡度尼利单抗)覆盖PD-L1阴性人群,成为复发/转移性宫颈癌一线方案。
2. 靶向药物
抗血管生成药(如乐伐替尼)联合免疫治疗改善pMMR患者预后。
HER2靶向药(如ADC药物)针对特定亚型子宫内膜癌。
五、其他辅助治疗
激素治疗:孕激素用于晚期子宫内膜癌,促使肿瘤萎缩。
中医调理:减轻放化疗副作用,提高生活质量。
早期以手术为主,中晚期需综合放化疗;靶向和免疫治疗为晚期患者带来新希望。具体方案需由医生根据个体情况制定,建议选择正规医院进行多学科会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