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原虫癌症治疗进展

癌症预防 2025-10-13 15:16癌症预防www.aizhengw.cn

一、作用机制研究

1. 免疫系统激活

疟原虫感染通过唤醒天然免疫细胞(如NK细胞)和肿瘤特异性T细胞,打破癌细胞对免疫系统的抑制,重新激活对肿瘤的杀伤能力。实验显示,疟原虫还能破坏肿瘤免疫抑制微环境,促进免疫细胞浸润。

2. 抗血管生成与饥饿疗法

疟原虫可诱导肿瘤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切断肿瘤血液供应,导致癌细胞"饿死"。小鼠实验中,感染疟原虫的肿瘤组织血管显著减少。

3. 抑制转移与耐药性

通过抑制上皮-间质转化(EMT),疟原虫可能降低癌细胞转移能力,这一机制在肝癌、乳腺癌等模型中观察到。

二、临床研究现状

1. 人体试验案例

部分晚期癌症患者(如肺癌、前列腺癌)在临床试验中观察到肿瘤缩小或代谢活性降低的积极反应,但样本量较小(约20余例),且缺乏严格对照组。

2. 权威专家态度

钟南山院士团队合作开展的临床试验仍处于阶段,尚未达到批准条件。专家强调需更多科学证据验证疗效,目前下结论为时尚早。

三、争议与挑战

1. 数据可靠性问题

早期流行病学研究中,疟疾高发区与癌症低死亡率的关联性因诊断标准差异(如非洲部分地区缺乏病理确诊)受到质疑。

2. 安全性风险

疟原虫感染本身可能导致高热、贫血等副作用,需严格监控。抗疟药物"奎斯诺片"的研发(2025年6月进入临床)或为疗法提供更安全的控疟手段。

四、未来方向

目前该疗法由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陈小平团队主导,瑞派尔干细胞参与转化研究。下一步需扩大临床试验规模,完善对照设计,并疟原虫特异性蛋白的分离应用,以减少感染风险。

Copyright@2015-2025 www.aizhengw.cn 癌症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