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球癌症照护体系仍处于发展阶段,不同国家和地区在癌症生存者照护、临终关怀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以下从多个角度分析当前癌症照护的现状与挑战:
1. 癌症生存者照护模式的
国外已形成多种癌症生存者照护模式,包括分级诊疗、多学科协作等,旨在优化资源衔接和流程管理。例如,美国通过整合初级保健与肿瘤专科服务,实现长期随访与症状管理。
相比之下,中国癌症生存者照护仍处于起步阶段,存在分级诊疗不完善、照护指南缺失等问题。部分地区如嘉兴通过安宁疗护试点,逐步实现从“无到有”的突破,但全国推广仍需时间。
2. 临终关怀服务的供需矛盾
全球范围内,临终关怀需求持续增长,但服务供给严重不足。中国每年约有240万患者需要安宁疗护,但实际覆盖率较低,且专业人才匮乏。
部分地区如汕头通过宁养院模式为晚期癌症患者提供居家照护,但这类服务多依赖慈善支持,难以普及。
3. 技术与政策支持的进展
近年来,中国在癌症防治体系上取得进步,如建立覆盖14亿人口的肿瘤登记体系,患者五年生存率提升至40.5%。医保政策也逐步完善,靶向药报销比例提高,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但癌症照护的专业化仍面临挑战。例如,长期照护师等新兴职业刚起步,培训体系尚不成熟。
4. 未来发展方向
需加强多学科协作,借鉴国外成熟模式(如CARES循证护理),结合本土化创新。
推动AI等技术在癌症早筛和个性化治疗中的应用,如液体活检、多组学分析等,可能为照护模式带来突破。
总体来看,癌症照护的完善需要政策、技术、人才和社会支持的协同推进,当前仍处于从“量”到“质”转型的关键阶段。